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價值研究所
沉寂已久的美國股市,很久沒見過那麽瘋狂的新股了。
美國當地時間 4 月 20 日," 新能源換電第一股 " 優品車正式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走勢淩厲:發行價 6 美元,收盤價 43.18 美元,盤中最高漲幅達 1100%,多次觸發熔斷。
作爲一家專注新能源商用車換電服務的年輕企業,優品車可以說是踩中了當下最熱的風口。羅蘭貝格預計,到 2030 年重卡商用車的新能源滲透率将達到 25%,輕卡商用車則将達到 30%。龐大的市場規模,也給資本帶去了無限遐想空間。
但另一方面,優品車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收入并不穩定,且尚未實現盈利。上市首日取得開門紅固然值得慶幸,卻不能高興得太早。
無論在商用還是乘用領域,新能源車的換電基建大戰都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湧現出大量優質企業。優品車的暴漲神話或許不難複制,難的是如何将一時的熱度轉化爲長期的業績。
從賣保險到換電,優品車花 10 年練就 " 年度妖股 "
風光無限的優品車其實是一家相當年輕的公司,而且一開始和新能源車、換電服務沒有什麽關系。
2013 年,優品車由李佳創辦于上海。有中科院計算機專業、清華金融專業學習背景的李佳,曾在上汽通用、華晨東亞擔任金融業務負責人,還有西門子、惠普等外企的工作經曆。憑借對金融和汽車行業的雙重認知,他敏銳地察覺到汽車金融服務的潛力。
創立階段,優品車以汽車經紀、金融服務爲主營業務,立志做汽車界的新金融、新零售第一人。如今很少有人記得,這一階段優品車對标的對象是星巴克:改變汽車銷售市場的現狀,做五星級的汽車金融、後服務運營商。
李佳爲公司制定的經營模式,簡稱爲 " 一機兩翼 ":一機,即效仿互聯網大廠的中台模式,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平台,做連接海量經銷商、車企的紐帶;包含融資、保險、質保在内的汽車金融服務爲左翼,配件采購、維修、監測等後市場服務爲右翼,共同充當公司的兩大收入支柱。
不得不說,李佳 " 網感 " 很好,也很懂講故事。在汽車後市場高度分散,尚未湧現頭部品牌,金融服務多數由車企自行提供的時候,優品車确實填補了市場空白。截止 2017 年,優品車和近 1.7 萬家經銷商達成合作,業務遍布全國 31 個省份,并連續斬獲兩輪金額過億的融資,博得資本青睐。
然而,先發紅利不能吃一輩子——翻看優品車真正落地的業務,其實并無太多過人之處。金融服務這邊,應用最廣的車抵貸、消費貸等都是大衆化産品,很多同行都在提供相似的服務。而後市場服務曆來有高頻低消的特點,毛利率一直不甚理想。
随着新能源車大潮興起,李佳和他的優品車嗅到了更大的商機。
2018 年,優品車首次和新能源車結緣,提出構建 " 車 - 樁網絡一體化 " 平台的新戰略,并面向東南亞地區布置充電樁設施。一年後,公司的定位更改爲新能源車整合服務平台和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到 2020 年,優品車進化到我們熟悉的形态:新能源換電服務被确立爲公司核心業務。
選擇商用而非乘用領域,相信是考慮到和新能源車車企的沖突。無論是海外的特斯拉,還是本土的蔚來,都将充換電業務牢牢把控在自己手裏,充換電站更是被車企視爲核心資源。反倒是商用車領域,車企精力有限,觸角無法伸得太遠,也就給優品車提供了上位空間。
用李佳自己的話來說,這也是遵循時代潮流的選擇:
" 電動車市場的整體發展、政策的引導、出租車和網約車的叠代,都讓換電模式變得很成熟,市場對充換電站的需求相信也會繼續提升。"
事實證明,李佳的判斷路沒有錯。新能源車發展一日千裏,優品車也一路打怪升級叩開了納斯達克的大門。從上市首日的行情來看,優品車無疑大獲成功。這種火爆行情當然不可能延續太長時間,但資本市場的信心與熱情毋庸置疑。
然而,一片紅火的股價之外,優品車的缺陷也相當明顯。
股價暴漲背後,優品車業績面臨考驗
如果我們将目光轉移到公司的業績上,就能看到和股價截然不同的境況。
招股書顯示,優品車 2020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的營收分别爲 146.4 萬、801 萬和 427.7 萬元,對應的淨虧損則分别達到 653 萬、4906.4 萬和 1298.6 萬元。雖然去年上半年虧損略有收窄,但考慮到不足千萬的營收規模,短時間内恐怕還很難實現扭虧爲盈。
(圖片來自優品車招股書)
換句話說,資本押注的是優品車的未來,對其當下業績沒抱太大希望。随着換電需求不斷釋放,優品車需要盡快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才能給狂熱的投資者一個交代。
而優品車能拿出來的最大王牌,就是 2021 年推出的 UOTTA 智能換電技術。
上線之初,UOTTA 便推出了面向物流、礦山、港口等行業的五款定制車型,并計劃進一步向城市公共交通等應用場景擴張。對于這項技術的優勢和應用方向,優品車 CEO 趙秉怡曾在 2021 年 " 中國新能源重卡産業生态大會 " 上做過詳細介紹。
在趙秉怡的講述中,智能換電技術最大的優勢可以總結爲三個關鍵詞:省錢、省時、安全。
比起傳統充電樁至少 60 分鍾的快充時間,換電站隻需要在 3-5 分鍾就能完成能量補給,能最大限度保證商用車輛的運營時效。此外,換電比充電對電力需求更小,能減輕電網負荷、減少電力成本;同時還等于給電池加上了終身 " 質保 ",相當于減輕了動力電池維護成本。
目前,優品車已經和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湖北三環汽車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共同開發基于 UOTTA 智能換電技術的電動卡車。截止報告期内,該公司共交付了 5 個兼容 UOTTA 電池的智能換電站,UOTTA 技術的應用範圍正在持續擴大。
從時間線來看,UOTTA 面世是優品車的轉折點。換電、電池電源解決方案業務在 2021 年下半年走上正軌,并開始創造收入。花一年多的時間實現營收翻倍,優品車的增速并不算慢。不過比起行業整體增速和規模,還是稍顯遜色。
華鑫證券的研報指出,2021 年我國運輸類純電重卡銷量 4180 輛,占比 47.9%,比 2020 年翻了數百倍,換電需求也理應迎來小高峰。在充換電服務上仍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基建未達最佳狀态,讓優品車錯過了這一波爆發。
面向未來,優品車的計劃是繼續和車企合作,開發更多适配 UOTTA 技術的商用新能源車。在招股書中,優品車也強調募集的資金将主要用于研發 UOTTA 技術,希望借此赢得和車企合作的機會。但目标能否達成,尚需時間檢驗。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換電模式确實能顯著降低新能源商用車的使用成本。随着純電重卡、輕卡的滲透率上升,優品車這條賽道大有可爲。
更何況,優品車隻是新能源商用車充換電行業的冰山一角。在這個新興行業裏,還隐藏着不少驚喜。
多股勢力混戰,誰能在千億換電藍海殺出血路?
申萬宏源的分析師們,爲新能源商用車行業算過一筆賬。其研報指出,車、電分離模式的重卡平均能源成本比燃油重卡要低 34.8 萬元。考慮到使用壽命和能源需求,換電輕卡節省的成本不如重卡那麽多,但也有 14.8 萬元。
這一筆賬背後的經濟效益,車企不可能不懂。展望後市,新能源商用車以及配套的換電産業鏈都有很大成長空間,潛力遠未完全釋放。随着新能源車在商用、乘用場景的滲透率都不斷上升,各大車企也愈發重視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像優品車這種頭部技術服務廠商,将在中國的新能源革命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來自羅蘭貝格的數據顯示,到 2030 年純電重卡的滲透率将達到 25%,輕卡則将達到 30%。其中,商超配送、快遞物流等場景的新能源車需求預計将顯著增加。中信證券的研報則指出,2021-2025 年是純電重卡換電服務需求爆發期,預計行業規模有望在五年内實現十倍以上的增長,達到超千億元。
(圖片來自羅蘭貝格)
在換電行業,乘用車已經走得很遠了。4 月 18 日,蔚來就攜第三代換電站亮相上海車展。這一個全新換電站,提供電池檢查、維護、全自動換電等服務,智能化水平領先同行。根據蔚來的規劃,2025 年要在國内建立 4000 座換電站,規模遠超商用新能源車領域。
面對這一片空白領域,資本不會吝啬投資,企業也蜂擁而至。目前,新能源商用車換電行業包含三股勢力:車企、動力電池廠商和優品車爲代表的第三方換電服務商。
在車企中,吉利旗下的遠程汽車和三一集團是佼佼者。三一重卡正在全力建設集氫氣制取、儲存、加注服務于一體的加氫站,爲旗下的新能源重卡提供服務。第二股勢力中,商用新能源車電機裝機量排名前二的特百佳、蘇州綠控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至于第三方換電服務商陣營,除了優品車也有很多優質企業值得我們關注。
比如和蔚來長期合作,在乘用車換電站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博衆精工,就開始大力開拓商用重卡換電站業務。目前,博衆精工換電站已經叠代到第七代,技術十分成熟,年産能達到 2000 套以上。在去年通過定增融資 9.5 億的瀚川智能,同樣把目光瞄準商用新能源車換電站賽道。
比起年輕的優品車,這些公司業績更能打,資本實力也更雄厚。以瀚川智能爲例,2022 财年歸母淨利潤錄得 1.27 億元,同比激增 109.36%,和優品車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面對這些強大的競争對手,優品車唯有拿出更高級的技術,方能掙得一絲勝算。
寫在最後
" 五一 " 小長假臨近,全國打工人的旅遊熱情早已熊熊燃燒。因爲一頓小燒烤火出圈的山東淄博,成爲這個 " 五一 " 黃金周的頂流。然而,蜂擁而至的遊客讓這座五線小城不堪重負,交通瀕臨癱瘓、住宿餐飲行業也是被逼到崩潰邊緣。薄弱的城市基建,成爲淄博承接這波流量紅利的絆腳石。
鮮少人知的是,李佳在兩年前的 " 中國金融與産業發展(淄博)峰會 " 上便談到了城市基建的問題。在李佳看來,淄博這樣的傳統工業城市想實現産業升級、轉型,首先要打通綠色通道,完善城市交通配套建設。
當時沒有人能猜到淄博如今的熱度,李佳這番話原意也隻是宣傳優品車的新能源基建理念。但這個意外的巧合側面證明,綠色基建對城市的發展至關重要。随着新能源車在商用、乘用領域滲透率不斷上升,充換電基礎設施的重要地位已無可取代。
" 妖股 " 優品車,隻是充換電産業鏈爆發的縮影。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更多優品車闖入我們的視線,叩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