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衆号中國企業家雜志(ID:iceo-com-cn),作者 | 姚赟,編輯 | 米娜,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如果以張頌文和胡歌為原型,拍成影視作品,應該是一部勵志的創業奮鬥劇。
投資圈裡有句老話:早期投資就是投人。但投什麼樣的創業者,就有各自的标準了:有人看中膽識和學識;有人看中履曆和能力;還有人看中初心和領導力。但終究,創業這件事,還是要看韌性。
經典的勵志故事有很多,比如講述求索與磨難、罪孽和救贖、認同和自我犧牲的;比如講述追逐、神怪、三角戀愛、正邪鬥法的;還有講述避禍、逃亡、悲劇的。而張頌文和胡歌這兩個人,似乎在用不同故事線,講述同一個主題——求索與磨難:一個,在底層摸爬滾打,嘗遍冷暖酸苦,不改初心,累積進階,終大器晚成;一個,年少成名,卻半途慘遭車禍,巅峰毀容,跌到谷底再度爬起,完成重塑和涅槃。
如果有一本名叫《創業者的自我修養》的書,書中第一頁就應該用大寫加粗字體寫滿一整頁關于失敗和堅韌的名言警句—— " 失敗是堅韌的最後考驗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我自堅韌如梅盛,苦寒過後梅遍香 " 等。
俞敏洪、張朝陽、褚時健、張文中等企業家,也都經曆過人生低谷,最後靠着自己的咬牙堅持,一點點在絕望中拼湊着信念,度過了人生中的 " 至暗時刻 ",再度出發,重新崛起。這種感覺,埃隆 · 馬斯克将其描述為:嚼着玻璃,凝視深淵。
張頌文的故事線,是一條漂亮的增長曲線:低開,逐漸線性攀高,完成初始累積後,在某個節點突然幾何增長。而胡歌則是一條 "v" 形的曲線:高開暴走,突然跌入谷底,然後再重塑開始攀爬。在經曆打破、重塑的不斷循環後,繼續帶着目标和初心前行,這無疑是合格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不同軌迹,同樣跌入谷底
大低潮一般發生在結尾的開始處,小說裡會在倒數第三第四章的位置出現,電影中會在第八十分鐘左右出現,而張頌文拿的劇本,好像一直處在 " 低潮 " 中。
1976 年 5 月 10 日,身為客家人的張頌文出生在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回龍鎮唐村。11 歲時,父親轉業,全家住進了城裡。過了兩年安穩日子,張頌文 13 歲那年,母親被确診為肝癌晚期,初中他的母親去世。而後的多年,張頌文都在打工、換工作中度過。
據《人物》報道:母親去世兩年後,16 歲的張頌文開始了打工生涯,在各個工廠之間流轉,一個接着一個工種地換。他幹過安裝空調的活兒,去日曆廠糊過日曆,在 " 亞洲汽水廠 " 洗汽水瓶。在當演員之前的 9 年裡,他幹過的不止這些,酒店的實習服務員、飯店經理,還有導遊。
而此時的胡歌,已經小有成就。
胡歌比張頌文小 6 歲,出生在上海市徐彙區,1996 年,上海教育電視台面向上海灘招聘中學生主持人,14 歲的胡歌成功突圍而出,當選該台《陽光少年》欄目主持人,并且在這個小主持人的行業裡做了幾年。胡歌的童年經曆是豐富多彩的,除了當主持人、記者外,他還做過雜志的學生編輯,出演過區裡少年宮的話劇演出,還在電影中露過臉,也參與了動畫片電影《寶蓮燈》的配音。
胡歌如同天之驕子。據公開報道:胡歌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被上海廣播電視台小熒星藝術團選中,那年上海有 3 萬多名兒童去考,最後錄取了 60 名,胡歌是其中之一。
電影成了改變兩人軌迹的契機。
因為喜歡電影,2000 年,張頌文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高職班,成了班上年齡最大的學生。2001 年,19 歲的胡歌,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的導演系,後來又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面試,考了第三名,因上戲老師的勸說和家庭原因他選擇留在了上海。
而在 2005 年這一年,張頌文憑着出演《乘龍怪婿》男一号賈發正式出道,成為珠三角地區不少 80 後、90 後共同的回憶;而胡歌,也通過仙俠劇《仙劍奇俠傳》中 " 李逍遙 " 一角,從上海走向全國。
但張頌文的演員之路并不平坦。
畢業後,張頌文進入了找工作環節,而演員的流程便是不斷見組——背個包,包裡面裝滿了他的照片,照片後面寫上他的名字、年齡、身高、體重、畢業院校、作品等信息,然後去敲開各個劇組的門,把資料放下。
見面的時間,也就在 10 秒左右,對話也往往隻有簡短的 3 句:
" 老師,我過來見組。"
" 你把資料放下。"
" 可以了。"
結束這三句對話之後,便可以離開了。在演員行業初出茅廬的張頌文見了五六個劇組後,都沒有被錄用。于是,他的老師告訴他——數量不夠、時間不夠,這才有了後來 3 年被拒七八百次的記錄。
北京的見組,很多都集中在幾個賓館裡,張頌文曾回憶過這段往事," 一進去那個賓館,大大小小的劇組可能将近有五六十個。你可以在同一天見完,也可以分批去。"
在第一年,張頌文見了 360 多個劇組,被拒絕了 360 多次。第二年,他的自尊心有點受不了,稍微縮減了一下,280 多個劇組,但結果還是全軍覆沒。第三年,他見了 200 個左右的劇組。"3 年之間,我大概見了七八百個劇組,被七八百個劇組否定。"張頌文總結道。
演員行業中,胡歌是偶然事件,走紅前的張頌文則是常态。
在項目融資階段,創業者也需要不斷去敲開投資人的門,讓他們給自己時間和投入。但投資人們需要對創業者進行綜合評估:比如經驗上,投資人會參考創業者是否在成熟的互聯網公司幹過,對操作項目是否有穩定的經驗;比如關于資源,對互聯網創業來說,需要的不是你理解的 " 認識某某 " 的類似資源,這裡的資源主要針對的是能否讓初始團隊更好地節省時間和金錢成本,類似好的推廣渠道資源,一些好的合作資源;比如團隊,成熟互聯網公司的中高層出來創業,有的能帶領一幫兄弟出來一起拼,因之前的經曆,更能減少現實中的磨合成本。試想一個大廠的高層帶幾個戰略、産品、運營、市場都能獨當一面的人一起創業成功率高,還是就一個毫無經驗的創業者帶幾個新手創業成功率高?
創業本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對投資人尤其是早期投資人來說,在 " 概率事件 " 中找到可控的方法,去節省篩選成本、降低風險,是他們的基本技能。
張頌文在小 " 火 " 之後,也開始為演員這個行業發聲,他提到:中國的演員群體有将近 30 萬人,而他是這 30 萬人當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個演員,"中國 99.5% 的演員就是我,99.5% 的演員跟我一模一樣,一個人工作 4 個月,就拿幾千塊錢。頂多隻有 0.5% 的演員他們真的衣食無憂。"
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創業者最終要拼的還是在低谷後,觸底反彈的能力。
熬得住,也能爬得出
胡歌的大低谷有兩個:一個是車禍;一個是《琅琊榜》大火之後。
2006 年 8 月 29 日,胡歌在滬杭高速嘉興路段遭受車禍。一場車禍讓剛走上事業高峰的胡歌,瞬間從懸崖跌入谷底。雖然死裡逃生,但面部被縫 100 多針,右眼落下了無法修複的疤痕。
車禍發生不到一年,胡歌複出。2007 年 6 月 22 日,胡歌在北京舉辦複出儀式,正式宣布複出。但這并不代表他的狀态已經恢複,也沒有代表他已經和自己和解——走出毀容和助理在車禍中喪生的陰影。
在采訪中,胡歌曾透露疤痕一度讓他感到自卑,因此他在那幾年的電視劇中幾乎都是左臉面向鏡頭,而且會用劉海來遮住眼皮。據《環球人物》報道:一度,所有關于胡歌的合同,經紀人規定造型上必須帶劉海。
正式複出後,胡歌參演了不少電視劇,《射雕英雄傳》《仙劍奇俠傳三》《神話》《苦咖啡》《香格裡拉》《摩登新人類》《無懈可擊之高手如林》《刷新 3+7》《軒轅劍之天之痕》《風中奇緣》等等。《神話》殺青之後,胡歌不斷地接現代戲,想從 " 古裝美男 " 的形象中掙脫出來。同時,他也 " 退居男二号 ",開始向制片人的方向轉型。
但,轉型之路何其艱難。
在後來的采訪中,胡歌回憶道:" 我開始反思我的經曆對演員這個職業來說,是不是一種财富?如果多年後人們提到我,還是車禍,那說明我一直都沒有其他成就來轉移注意力。"
這種嘗試、調整繼續嘗試的狀态,持續到了 2015 年,《僞裝者》大火,《琅琊榜》更是讓胡歌成為全國知名度和身價最高的男演員之一。
2015 年年底,胡歌獲第 30 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提名;2016 年,因為《琅琊榜》,胡歌獲第 22 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獎,第 11 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最具人氣男演員獎,以及第 28 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衆喜愛的男演員獎。
财富方面,他更是在 2019 年直接沖到了《2019 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 3 名,而在此之前,胡歌曾是《2017 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 18 名、《2015 年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 63 名。
胡歌曾在采訪中表示,這段時間才是他的低谷。" 事實上,那個階段是我的低谷。我已經很久沒有接戲了,甚至對演員這個職業能不能繼續都有了一些懷疑。"那個階段,胡歌不确定所謂的成績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除了鮮花和掌聲,财富和名氣,演員這個職業還能為他帶來什麼?他通過這個職業還能創造什麼,實現什麼?所有問号後的答案,都是 " 不知道 "。
英國哲學家賽亞 · 伯林出版了一本名叫《刺猬與狐狸》的書,借此描述曆史人物思維的差異。狐狸追逐多個目标,其思維是零散的、離心式的;而刺猬目标單一、固執,其思維堅守一個單向、普遍的原則,并以此規範一切言行。
伯林提出理論的 60 年後,一個叫加迪斯的人,對此繼續進行了完善。他認為人的思維往往處于刺猬式和狐狸式兩種思維方式的對抗之中。前者重視目标的單一性和純粹性,而忽視手段的配合;後者重視環境的變化和對自身能力的評估,但往往模糊了目标和焦點。加迪斯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把刺猬式思維理解為對戰略目标和願景的規劃,把狐狸式思維理解為對自身能力的評估和調控,那麼目标和能力的平衡即為戰略。
胡歌和張頌文,都是具有降服内心 " 刺猬 " 和 " 狐狸 " 的兩個人——胡歌沒有迷失在外部的鮮花和掌聲之中,在低谷時也能再度爬起,磨練演技;張頌文也在長期的逆境中沒有放棄,堅持能力的提升,于最細微處去體驗和感受——如同創業者經曆困境時,他們抓住核心問題,摒除噪音,回到産品和能力本身。
歸來還是少年
" 人生就是有低谷、有高潮,有多大的高潮就會有多大的低谷。"2022 年夏天,剛從低谷掙紮出來的俞敏洪和張朝陽進行了一場對話,對話中,俞敏洪提到對高潮和低谷的理解。
很幸運的是,張頌文和胡歌,都等待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2020 年,憑借着網劇《隐秘的角落》中 " 吃馄饨 " 這場幾分鐘的戲,張頌文出圈,開始逐漸走入公衆視野。
這次成功是偶然,也并非全是偶然。
為了演出一個剛失去女兒父親的崩潰感,張頌文提前 3 天絕食,晚上盡量晚一點睡," 因為這樣的話呢,它能出來一個質感,就是說這個男人整個人垮了。認認真真對待這份工作,希望自己對得起自己當年走的這條路吧。"
另一個火爆的片段,是張頌文參加《我就是演員 3》。一個年輕的演員并沒有演繹好試鏡失敗的 " 小測試 ",于是臨時讓張頌文示範。對着鏡頭,張頌文演出了報喜不報憂的闖蕩經曆,一次次挫折、失敗之後,面對家人的 " 欺騙 " 和爆發出的委屈。這些或許不是演技,是張頌文的經曆。
而後,同為《我就是演員 3》嘉賓的李誠儒總結到:自己找到了年輕演員沒演好的原因,沒餓着,明白嗎?能耐是餓出來的。
苦難在此時,也成了一種财富。
不斷被拒絕中,3 年的北京生活,張頌文過得很苦很難," 我住的北影小區的菜市場,很多阿姨都認識我。到現在都認識我,她們說:你有個特點,你是晚上 7 點半買菜的人。為什麼?晚上 7 點半她們要收攤了,所有的菜都要論堆賣的。"
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家保羅 · 格雷厄姆畫了個創業過程中創業者的情緒曲線,将創業者的心理活動狀況大緻分為亢奮期、低谷期、穩定期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不斷循環的,其中低谷期是最灰暗漫長的。
因為長期困在創業低谷期不斷掙紮求生,因過于漫長和痛苦,75% 的創業者沒有熬過這個階段。
" 創業時,你必須堅信,任何問題都有一個解決辦法。而你的任務就是找出解決辦法,無論這一概率是十分之九,還是千分之一,你的任務始終不變。" 霍洛維茨的這句話背後,便是走出黑暗的不二法門——相信和執行。
但在很多次采訪中,張頌文不斷強調,他不覺得自己苦和貧窮,也沒有過的不好,不要給他貼上這些标簽。
" 熱愛一件事情,可能别人看來你很苦,但本人是不覺得苦的,而且覺得樂在其中。" 如果有人問張頌文,這麼長的低谷是怎麼扛下來的。他會告訴你——熱愛," 當時有一句話,不停地鼓勵我,如果你覺得很難的時候,你跟自己說一句:明天就會好的。" 張頌文說。
波折、障礙、阻撓、複雜的糾紛,所有的麻煩隻有一個目的——阻撓主角向目标前進,讓主角每一步都要繞行,從旁邊、上面、下面,甚至後退,然後再前進。但生活沒有劇本,創業沒有劇本,隻有自己創造的一點點光亮,鼓勵自己咬牙去堅持。
祝福當了父親的胡歌,祝福被大家看見的張頌文。
參考資料:
《張頌文 一個名為「表演」的殘酷遊戲》,人物《胡歌:先把劉海梳上去,再把⾃⼰變成驚⼸之⻦》,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