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活一次,一定要變成很厲害的人嗎?
文|張嘉琦
編輯|趙普通
2023 年的日劇第一名,來得比往年都要早一些。
由安藤櫻主演的《重啓人生》本月正式收官。在豆瓣,有将近 10 萬人爲該劇打出 9.4 的高分,五星率超過 75%,成爲近 5 年來評分最高的日劇。
《重啓人生》的關鍵詞看起來都很普通:重生、30+ 女性、女性友誼。每個關鍵詞都能在包括國産劇在内的所有劇集中找到相對應的内容。" 重生 " 在去年熱播韓劇《财閥家的小兒子》裏,是吹響 " 走向人生巅峰 " 的号角;30+ 女性群像劇的标簽,也早已是國産劇領域反複使用的爆款密碼。
但拆開來看,每個關鍵詞在《重啓人生》中的展開又都完全不同。女主角 " 近藤麻美 " 在劇中一共過了五輪人生,但每次都不是爲了變得更強或更有錢,也沒有利用預知未來的本領來幫助自己積累财富。同樣地,劇中對友誼的刻畫也很克制,描寫幾個女生友情時,也隻是抽取了她們相處中的幾件 " 微不足道的小事 "。
平淡、溫柔、治愈,構成了《重啓人生》的主基調。日劇用自己極爲擅長的風格,創造了 " 重生 " 這一舊設定的新打開方式:沒有複仇,沒有懸疑,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一樣能吸引觀衆。
* 本文涉及劇透。
重生的另一種思路
《重啓人生》的女主角近藤麻美時年 33 歲,未婚,和父母一起居住,在市政府擔任櫃員,工作日常是應付難纏的客戶。在和兩位好朋友聚會結束後,她在過馬路時意外死亡,并且來到了一個純白色的房間——雖然前面已經埋下了大量伏筆,但直到這裏,故事才剛剛開始。
麻美被告知自己由于陰德不夠,所以會投胎成爲危地馬拉東南部的大食蟻獸,如果想要投胎成人類,可以選擇重新活一次,以積累陰德。
按照日劇的慣例,劇中也對投胎的選擇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并不是陰德越多就越有機會投胎爲人類,因爲人類與其他種族之間并沒有高低之分,隻是不同的選擇而已,比如一隻狐狸如果死後來投胎,可能也會想要繼續做一隻狐狸。
總之,爲了不變成大食蟻獸,麻美帶着前世的所有記憶,來到了第二世。她分别在第二世和第三世做了藥劑師和劇集制作人的工作,但都沒有積累足夠的陰德,直到第四世開始,她選擇努力學習,發奮圖強,用知識爲人類做貢獻。
也是在這一世,她遇到了與她一樣能夠輪回的人——她和兩位好友共同的朋友,宇野真裏。在一般意義上,宇野真裏的故事看起來更像 " 女主角 ",她比麻美多活一世,在第一世和麻美及其他兩位朋友是 " 閨蜜四人組 ",因爲其他兩位朋友遭遇空難去世,因此她在第二世的時候選擇成爲飛行員,來拯救兩位朋友和飛機上的其他乘客。
宇野真理(左) 近藤麻美(右)
因爲真裏帶着 " 拯救朋友 " 的目标重活,所以她極度自律和努力,也因此和三位好友漸行漸遠,踏上了孤獨的拯救之旅(包括女主在内的其他三人甚至從來沒有和她當過好友的記憶),并且重複了好幾輪。
看起來更像主角的、肩負 " 拯救者 " 重任的宇野真裏,是劇集後半段才出現的側寫劇情。選擇一直在做普通人的麻美作爲主角,是該劇對 " 重生 " 這一設定幾乎颠覆式的解讀——不必爲了複仇或者變強,隻是反複體驗平凡生活中的樂趣,就足夠多活幾遍了。
南美洲的蝴蝶扇動翅膀,得克薩斯州刮起龍卷風的情節,在《重啓人生》裏也幾乎不存在,編劇甚至創作了一些橋段,來反轉大家對于一般的時間循環故事裏 " 蝴蝶效應 " 的認知,比如女主角在第四輪人生中的發明,在第五輪時發現已經有人提前發現了,世界線并沒有因爲她而發生太大的變化。
這裏可以對比的是去年年底的韓劇《财閥家的小兒子》,同樣是 " 重生 " 的設定,後者會在劇情中融入韓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大小事件,比如 IMF 外彙危機、互聯網泡沫、基金熱潮等等,還有 1988 年漢城奧運會、大韓航空 858 号班機空難等曆史事件,以滿足男主重生後所擁有的 " 開挂 " 體驗。
《财閥家的小兒子》
而《重啓人生》則幾乎沒有這類劇情的參與。在女主的幾輪生命當中,因爲她的選擇而受到影響的隻有和女主有較親密關系的小部分人,她的重生也隻是在改變這些從世界的角度看起來很小的事情。比如在第二輪的時候挽救了幼兒園同學的家庭,在當上藥劑師後延長了外公的壽命等等。
比起一般意義上的 " 重生 ",其實這些才是《重啓人生》創作的底層邏輯,也是對這個如今已經泛濫的設定在熒幕呈現上的解構與再建構。
《重啓人生》顯然是刻意在做這件事,并且在劇情中融入了 " 官方吐槽 ":在女主第三輪人生中,她選擇成爲劇集制作人,并且想将自己的故事拍成電視劇,最終因爲她的故事 " 太普通 ",反而被改編成一部更符合大家想象的懸疑重生劇。
此前,毒眸(ID:Domoredumou)曾在 "言情劇别再随便穿越了" 一文中,讨論過利用時空轉換的高概念爲劇集疊加新鮮元素的創作手法,或許在國産劇領域,穿越、時間循環、重生這些奇幻設定已經顯得非常平庸,但《重啓人生》仍然向我們證明了反套路的可行性。
落到生活中去
日劇極爲擅長的 " 生活感 ",在《重啓人生》中同樣有着較爲極緻的體現。
這是對編劇功力的考驗。我們看慣了那些用沖突、轉折和懸疑去推動情節的劇集,甚至成了固定的套路。闊别多年的男女主角在重逢之前一定會經曆幾次擦肩而過,30 歲未婚女性一定有樂于催婚和安排相親的母親,職場也一定會有讨人厭的領導和熱衷于使絆子的心機同事。
如此看來,用瑣碎的日常填充情節,隻講一件事情和一種感情的《重啓人生》,難免顯得清新而特别。
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橋段,幾乎都是平淡的生活日常。比如女主角和她的好朋友們常去的餐廳,在每一輪人生都會出現,伴随着過生日、讨論禮物和慶生儀式的細碎對話。還有每輪的 " 保留環節 " ——成年禮上搗亂的年輕人和成年禮結束後一起去的 KTV。
除了友情外,劇中也較爲克制地展現了親情的力量。女主的第三輪人生是在東京工作,在從東京回家給爸爸送生日禮物後,全家人一起開車送她返回東京的場面,以及過到第四輪人生時才終于見證的、妹妹的婚禮,雖然着墨不多,但足夠有力。
對細節的捕捉和情感的細膩程度,是日劇最擅長的部分,也是其在國内觀衆心中的第一印象。除了《重啓人生》外,HBO 出品的《最後生還者》和前日收官的《黑暗榮耀》都獲得了全球範圍的關注度。這幾部作品也都帶有極爲明顯的 " 當地風格 ",各自滿足了國内觀衆對日劇、美劇和韓劇的想象。
《最後生還者》改編自發售于 2013 年的同名遊戲,開播首周就獲得了累計觀看人數 1800 萬的播放成績,第 2 集觀看人次上漲 22%,創 HBO 史上最高漲幅紀錄,并且一直保持穩定,被稱爲 " 有史以來最好的遊戲改編作品 "。元素上看,無論是末日求生的背景設定,還是近似于公路片的類型,都是美劇在國産劇觀衆心中的強記憶點。
《最後生還者》
《黑暗榮耀》也延續了韓劇這幾年一以貫之的 " 爽感 "。從《頂樓》到《鱿魚遊戲》,再到《少年法庭》和《小小姐們》,核心關鍵詞都是 " 爽 ",不斷反轉的高能情節,大尺度的畫面處理和激烈的情感碰撞,共同構成了這幾年韓劇的大方向。
爽劇不是一種類型,而是一種基因。不僅适用于像《鱿魚遊戲》這樣大逃殺模式的懸疑劇,偶像劇也同樣适用。在去年獲得不錯表現的《社内相親》,就靈活地使用了 " 爽劇 " 的模式,霸道總裁倒追平凡少女,聽起來就爽感十足。
雖然風格各異,但與當下社會思潮的結合是海外劇集轉向不同風格的根本原因,而在此基礎上對人性的深層次描繪,才是它們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
韓劇熱衷于融入社會事件,并且在各類劇集中都融入不同階層的碰撞,這一選擇本質上與韓國社會目前的發展同頻。
在《财閥家的小兒子》裏,男主角 " 尹炫優 " 重生之前出生在普通的家庭,母親經營一家韓餐店,父親則是亞真汽車的職工,亞真被順洋集團收購後,因爲遣散勞工,間接導緻了母親的去世。重生之後的 " 陳道俊 " 試圖改變曆史,但母親還是因爲購買空殼公司的股票賠錢而選擇自殺,和無數普通散戶一樣,成爲了财閥避稅的犧牲品。
類似的例子在韓劇中非常多。在《鱿魚遊戲》裏,多位遊戲參與者,都是韓國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比如外來務工者、脫北者等。男主角背負的高額負債,對應的是韓國的負債社會;2017 年創下韓國有線台 JTBC 收視紀錄的雙女主劇《有品味的她》,也是通過上流社會的全職太太和心機保姆之間鬥智鬥法,來折射不同階層的碰撞。
《鱿魚遊戲》
另外," 爽劇 " 的風潮,同樣也符合韓國年輕人的精神需求。知乎有一則回答稱," 爽劇 " 是 " 現代社會高壓下必然的産物。每個人内心深處夢想的烏托邦 "。
而日劇如今形成的鮮明風格,也與日本社會年輕人的選擇和想法密不可分。
日本将 1987 年後出生的世代命名爲寬松世代(日語:ゆとり世代),受 2002 年開始推行的 " 寬松教育 "(學校不排名次,也不安排過重的作業)影響,比起追求社會階層的躍遷和财富積累,寬松世代的年輕人更傾向于尋找讓人内心平穩和安甯的空間。" 治愈系 " 也因此成爲日劇的主基調,《無法成爲野獸的我們》《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等經典日劇都是這一風格。
符合社會思潮的劇集作品,往往能夠獲得成功。這一點上可以參考的國産劇案例是《去有風的地方》,雖然該劇在台詞和劇情等各方面都遠未到 " 封神 " 的程度,但 " 逃離都市 " 的故事設定在某種程度上,爲不少剛結束 " 疫情時代 " 的年輕人提供了情感出口。
《去有風的地方》
此外,劇集作爲大衆文娛消費品,最終能夠打動人的,還是最平凡的生活,和最真實的人性。
《重啓人生》雖然借助了奇幻的設定,但内核還是能讓大多數人産生共鳴的友情。每個女生都幻想過的 " 和閨蜜一起住進養老院 ",在劇中成爲現實。貫穿在少年時代的課後交換貼紙、一起拍大頭貼等情節,也是大多數人的青春。
瑣碎的對白也并不讓人感到無聊,而是反複強化奇幻背後的真實感:幾位好朋友聚在一起,就不可避免地會聊到其他同學的八卦;在市公所上班的同事們,飯間話題是 " 不能說歡迎光臨,應該說什麽 ";KTV 偶遇老同學,因爲 " 送了吃不下的薯條 " 可以讨論十分鍾 …… 仿佛比起重生,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好的設定的确不是萬能的。《狂飙》雖然是以警匪二元對立和掃黑除惡爲主線的強類型劇,但最終爆火的原因還是離不開足夠豐滿的群像刻畫;去年的開年劇《開端》的代表性則更強,雖然借助時間循環的設定,但在細節處有強烈的現實主義觀照,時間循環的背後,指向的是主角們的選擇,和他們在一次次選擇中所完成的自我成長。
在劇集内容裏,再跌宕起伏的劇情,再鮮明的強類型,再讓人腎上腺素飙升的觀感,最終都要落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裏面去——這或許是《重啓人生》帶給國産劇創作者最有價值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