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越背後的百度和吉利,并不是 1+1 大于 2,而夏一平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11 月 30 日 , 多名網友在社交媒體爆料稱,集度(極越的主體公司)已經開啓規模裁員,老員工不續簽,且在年前裁員 40% 等消息。不過,此事未獲得官方證實。
但也有好消息。
就在一天後,極越官方發布了一份看似不錯的月銷數據,極越汽車 11 月交付 2,485 輛。1-11 月累計交付超 1.4 萬輛。
這樣的銷量數據看起來确實沒有辜負當年極越 CEO 夏一平的振臂高呼," 我們拼了!" 但這個市場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和機會留給這個老愛灑淚的 CEO 和這個 "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 的造車新勢力了。
畢竟極越基本上一直都站在谷底。
一開始的出發點就錯了
夏一平在此前談及極越的市場競争時,用了看似很謙虛的一句話," 遠沒有到殺掉誰的程度。" 但他還說," 如果說我們想跟誰對标,要跟誰打一仗,從始至終,我們就想着跟特斯拉打一仗。"
如果從現在來看,夏一平也沒有太謙虛,畢竟想跟特斯拉打一仗這個目标确實有點太大了。
不過對于造車來說,極越汽車一開始滿懷夢想是令人信服的。畢竟極越身後有百度、吉利兩大靠山。
百度作爲手握前沿智能技術的互聯網大廠,吉利作爲深耕汽車市場多年的傳統汽車巨頭,理論上來說,極越的技術和制造生産,都不是問題。從實力背書來說,極越确實有機會和包括特斯拉在内的産品,有機會進行同場競技的。
所以即便從集度到極越,盡管市場對此已有諸多議論,但兩大巨頭的聯手,依然讓不少人對其寄予厚望。
但就是這讓一場強強聯手也讓其陷入了一種 " 進退維谷 " 的尴尬境地。
衆所周知,在極越的前身集度時期,百度是合作的主導方,吉利則是其戰略合作夥伴,雙方持股比例分别爲 55% 和 45%。然而,随着集度更名爲極越,雙方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吉利持股比例上升至 56%,掌握了主導權。
這一變動,雖然當時看似隻是内部調整,如今看來,卻爲極越的後續發展埋下了隐患。
在外界認爲,這場牽手的前提是自動駕駛等智能化領域的火熱發展,以及吉利新能源轉型的迫切需求。百度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領域的布局較早,對于吉利來說,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合作對象。
然而,雙方的合作思路卻截然不同。
吉利需要的是一個短期的助力,以便在智能化領域樹立标杆;而百度則希望借助吉利的制造能力,專注于智能化的 " 軟件 " 維度。
就像大部分的婚姻,之所以會不幸福,是因爲從結婚一開始的出發點就錯了。而這種差異,最終導緻了雙方合作的裂痕。
随着近年來吉利在智能化方面加大了投入,也在極氪等品牌上看到了落地,吉利在智能化方面已經不再需要百度的賦能。而百度本身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領域并無優勢,一旦吉利抽離,百度便陷入了困境。
至此,極越的 " 邊緣化 " 命運似乎已成定局。
盡管夏一平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對極越汽車的信心,并一直宣稱要留在牌桌上,但激情并不能改變極越的現狀。按照目前行業判斷,接下來,月銷 4 萬輛是新勢力領頭羊的門檻,達到 2 萬輛才有機會留在牌桌,剛過 1 萬輛的機會比較渺茫。
新汽車十年,尤其是在巅峰時期的 2018 年,包括新勢力在内,中國汽車品牌有 487 個。但現在,連 " 蔚小理零 " 仍還在爲留在牌桌上而努力,那留給極越還能有多少機會呢?
銷量不夠,負面來湊?
銷量上不去,又沒有知名度,那該怎麽辦?
在夏一平的反思中,他曾把問題歸結爲兩點。首先是營銷," 營銷手段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比如與雷軍之前對各大車企的‘緻敬’連環炮相比,極越 01 的營銷策略顯然遜色不少 "。
另一個是品牌。他認爲,極越 01 前期經過品牌更名和股權變動後,品牌影響力尚未達到競争對手的水平,在市場推廣和用戶認知方面挑戰很大。
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夏一平從幕後走到台前,他認爲品牌認知建立初期,應該把多把用戶帶上車。
今年 1 月起,極越營銷和銷售團隊進行大換血,并且由夏一平親自帶隊,開啓變革。此外,極越還加大直播投入,夏一平不僅學雷軍也學李斌,親自參與到直播中來,加強産品與市場的聯系。
不過,直播效果不盡人意,另一方面,營銷過頭也适得其反。
就在今年 8 月,極越汽車公關負責人徐繼業發朋友圈炮轟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随後,徐繼業多次對此事進行回應,稱朋友圈隻是發表一些個人言論,夏一平也對其進行了内部通報處罰。
此番言論的緣起是,小米集團發布了 2024Q2 的财報,數據顯示,小米汽車 Q2 賣了 27,307 輛,收入 64 億元(每輛車平均售價 23.44 萬元),虧損 18 億元,平均每輛車虧 6.6 萬元。雷軍和小米總裁盧偉冰都解釋了虧損的原因。
小米下血本賣車,不惜通過虧損來擴大市場的方式,并不是所有車企都可以借鑒的,徐繼業的評論也正是因此而起。
但話說回來,小米還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極越的确不一定有。
據公開資料顯示,極越汽車前身集度汽車在 2021 年 3 月獲得 3 億美元啓動資金(約 20 億元)。2021 年 4 月,集度汽車 CEO 夏一平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未來五年,百度将向集度汽車投入 500 億元研發資金,因此認爲小米和華爲不足爲懼。2022 年 1 月集度汽車宣布完成近 4 億美元(超 25 億元)的 A 輪融資,由百度和吉利共同投入。
這些錢對于造車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200 億元,是李斌在 2016 年給出的造車門檻價,2022 年他又表示 " 現在沒有 400 億可能都幹不了了 ",何小鵬則說 200 億元不夠花。
參照唯一實現多年度盈利的特斯拉,從 2007 年到開始持續賺錢的 2019 年,研發費用和資本開支累計高達 185 億美元,近 1300 億人民币,至 2022 年則爲 426.3 億美元,近 3000 億人民币。
除此之外,極越的第二款車——極越 07 該車對标的就是小米 SU7。作爲直接的競品,極越把矛頭指向小米,部分原因或許是因爲它被業内人士拿來與小米比較,而且越是比較,越是容易被評價爲 " 比不上 "。
所以換個思路來看,極越對小米汽車的眼紅也在情理之中。
最重要的還是極越目前在核心競争力方面的優勢并不突出。
相較于頭部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在商業模式上有獨創性,身爲一家用戶型企業,蔚來提供迥異于其他品牌的服務體驗,包括優越的充換電體驗等;将智能刻在基因裏的小鵬汽車,通過 10 年打磨,如今站在了智能化第一梯隊,尤其是在智能駕駛方面,這也小鵬在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殺手锏。
作爲第一家盈利且擅長打造超級爆款的新造車勢力,理想汽車打造了核心競争力——産品定義。而零跑汽車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全域自研,自研、自造核心零部件占整車成本的 60%,使其在核心技術上保持自主,有效降低了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能帶來更具性價比的産品。
相比之下,極越汽車有什麽?
在業内看來,極越想要自救,或許最終還是要依靠智能駕駛技術。除了 " 純視覺 + 端到端大模型 " 的智駕方案是極越的強項之外,目前智能駕駛的發展前景廣闊,或許能讓極越憑借這份 " 黑科技 " 再獲得部分消費者的認可。
在極越 07 上市後,用夏一平的話來說就是内部銷量正在好轉,不過從目前的市場和銷量反饋,仍舊是任道而重遠。畢竟百度幫不上忙,正在從擴積擴張轉向保守整合、戰略收縮的吉利更無暇兼顧。
所以,極越背後的百度和吉利,并不是 1+1 大于 2,而夏一平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