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一個現象: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車,很喜歡強調自己搭載了多少個揚聲器,對于十來萬的車,車企們普遍喜歡強調自己新車的揚聲器是哪家音頻大廠的,而對于有一定級别的車,通常會宣傳自家新車有多少個揚聲器,總功率達到多少千瓦。
而在很多宣傳中,這些 " 名家大廠的喇叭 " 和車裡的幾十個揚聲器,往往會被宣傳為 " 音質優異 " 的典型。不過但凡大家真的在這些車上聽過歌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這名廠喇叭和車裡的幾十個揚聲器和幾千瓦的功率,好像聽起來也就那樣?
所以到底是什麼影響着我們坐在車裡聽音樂的聽感?這些名家大廠和幾千瓦的功率,對于汽車這個小空間來說,到底能有多大用處?
如果你玩過 HiFi 耳機的話,你一定聽說過這三個詞:開放式、半封閉式和封閉式。如果你聽過這三種耳機的話你會發現,開放式耳機的聲音是(相對另外兩種)最好聽的,有一種其他耳機沒有的通透感。這種通透感,你在一些貼滿吸音棉的 HiFi 音響演示室裡也能聽得到。
這種說起來充滿着玄學味道的 " 通透感 ",其實來自于所有這類聽音設備,都是在一個相對(揚聲器本身)很大的環境中營造出來的。揚聲器本質上作為一種震動空氣發出聲音的機械,它所發出的聲音在理論上最好的方式,是不經過任何衰減和聲波反彈,直接進入人耳中的。但現實世界中不可能提供這樣的環境。因此要想聽到好的聲音,無非兩個條件:聲源和人耳的距離足夠近(耳機),或者聲源發出的聲音盡可能少地出現聲波反彈(錄音室等場所)。
而汽車本身,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利于聽音的環境,首先,汽車車廂裡充滿着各種玻璃、金屬等容易産生音波共振的物體,這就導緻汽車車廂天然地就有非常高的音波反射率,換句話說,你在車裡聽歌總感覺有點失真,感覺熟悉音樂總是哪哪都不對,跟汽車本身有很大的關系。
其次,汽車車廂體積非常小,再考慮到車廂本身強烈的音波反射,其實汽車并不需要十分大的音響功率。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現在新車那些幾十個喇叭和幾千瓦的功率,是 " 路走錯了 "?
其實它們的方向沒錯,隻是這些喇叭和大功率,未必全都用在給你聽歌這個功能上。
音波遇到固體是會反彈的(這也是聲呐的工作原理),這種反彈會帶來音頻本身的失真,每反彈一次失真就會加劇一次。而且經過多次反彈後的聲音,頻率會越來越低,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在很多級别不高的車裡聽歌,感覺音樂的低音特别強勁一樣,其實不是這車的低音喇叭有多厲害,單純隻是因為車子本身 " 造就 " 了這些低音。
但在有一定級别的車上,這種無腦的轟隆隆的低音是不受歡迎的,那麼要如何在車子這麼小的空間裡,營造出一種相對 " 還不錯 " 的聽音環境?沒别的辦法,隻有靠在車子各個角落放上大量的揚聲器,借助這些揚聲器發出來的聲音,強行 " 抵消 " 一部分音頻失真。
但這當然不夠,同時再通過安裝在座椅附近的一些專門的降噪揚聲器,給人的兩隻耳朵發出一種經過特别調制的白噪音,這種白噪音一般可以和車裡複雜的聲波反射音相抵消。這種技術被稱為 ANC,即主動降噪。您如果身邊有标稱可以主動降噪的耳機,可以打開這些設備的 ANC 功能,不要播放音樂,用錄音筆去錄這些設備發出來的聲音,再接到電腦上播放,你就能聽到這種特殊調制出來的降噪用白噪音了。
這就是部分新車要安裝幾十個揚聲器的用意,其中相當一部分,起到的是 " 擴大聲場 " 的作用,而另一部分起到的,是給你的耳朵降噪的功能,剩下的那部分,才是真正播放音樂用的。而如果這些揚聲器每一個的功率都足夠大,那麼抵消無用反射聲波的作用就越明顯,你耳朵裡能聽到的聲音就更 " 純淨 ",更接近于在空曠的 " 演奏廳 " 裡聽音樂的感受。因此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僅需要多揚聲器,還需要越來越大的功率的原因。
很多車企都會特别強調,旗下新車用的是某家著名的老牌音頻大廠的喇叭,很多時候,這些老牌大廠的 LOGO 還會被很高調地貼在車子喇叭裝飾罩的最顯眼處。但這裡我們有必要給大家普及一個概念:品牌授權和真正的原廠喇叭。
音頻行業不景氣已經很多很多年了,那些大家看着風光無限的音頻大廠們,其實現在各個都在為生計發愁。為了生計,為了多賺點,所有音頻大廠都會有 " 品牌授權 " 這樣的東西。這東西很好解釋:你(車企)給我一筆授權費,我按照雙方簽訂的合同,允許你在車上貼上我的品牌 LOGO,這就是品牌授權。
看到這裡你可能要問:這麼說,車企買的隻是品牌的授權,所以這是不是意味着,喇叭本身未必是這家大廠出品的呢?是的,這就是車企現在樂于和音頻大廠簽品牌授權的原因。這是一個三赢的局面,對于音頻大廠來說,賺到了品牌授權費,對于車企來說,那個明晃晃的大廠 LOGO 可以為自家新車增添不少宣傳點。而隻要車企選用的喇叭本身不太差,其實大部分消費者是聽不出來的,但那個 LOGO 可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這麼一來,消費者得到了好處,車企多了個宣傳點(還能幫助銷售),音頻大廠賺了授權費還不用自己出力。
但是!有些車企對于音頻這方面相當執着,他們不願意去買品牌授權,他們想做的是直接和音頻大廠簽協議,由音頻大廠來供貨,幫助調校。當然,這個費用比單純購買品牌授權高得多,所以這麼幹的,幾乎隻會在車企旗下有一定價位,有一定溢價能力的車型上才會出現。
舉幾個例子,小鵬 G9 那套音響 + 前端,那就是實打實的丹拿給它們搞的。但功放是小鵬自己搞的,調音也是小鵬自己完成的。又例如福特的老銳界,銳界更誇張,一整套索尼。喇叭是索尼的,音響系統是索尼的,連功放都是索尼的。整個音頻系統的調校,也都是索尼和福特一起搞的。
其實音響這東西沒什麼技術難度,也不存在什麼技術壁壘,是否大廠出品,在車廂這種環境下,很多時候是真聽不出來區别的。所以在我們角度看來,沒有必要為了音響而對某款車有特别的看法,幾十個揚聲器也好,幾千瓦的功率也罷,儀表台上銀光閃閃的大廠 LOGO 也罷,它們最終還是要為功能服務的。說白了,别管是什麼品牌的車載音響,好聽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