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科學網 作者:李斌(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開會、寫本子、報銷、卷考核、卷教學,這是青椒們的常态。爲什麽這麽累?爲什麽無法安靜地搞科研?
有很多觀點:1. 現在什麽行業都要卷!2. 學校考核與排名的必須。3. 改善個人待遇……
但似乎并沒有說到本質上。很多老一輩的教師說,以前還可以安安靜靜做學問,現在難了。
我在高校也十多年了,今天突然感到,問題的症結在于,現在科研的級别不同了!
近 20 年來,咱們國家科研水平發展迅速,Nature、Science 、Cell、 PNAS 等等刊物都是常客,科研已經從實現國内領先、填補國内空白,逐步卷到國際領先、全球首創。
(2)從理論到實踐。從論文和科研成果來看,我們不止在理論上有新的探索,更是在各種實驗、工程應用領域取得了大量突破。而這種突破,都是需要大實驗室和科研經費的支撐。那麽寫本子和報銷就成了不可避免的常态。
(3)從單兵作戰到團隊協作甚至大兵團作戰。隻要看一看理工科論文的署名,就很容易發現,單人署名的論文已經越來越少。理工醫體農的論文,幾個作者是常态,幾十人也不奇怪,上百人也時有發生。
雖然一個人可以梳理學術史,可以做數學推導,可以做 idea 級别的創新,但是從 idea 到實驗驗證,往往需要大團隊協作才能完成。因此,大型團隊的組建和高效運行是很關鍵的。大團隊自然需要大經費、大設備的支撐。
不申請大經費,不搞好政産學研的一體化,怎麽能獲得社會資源的支撐呢?
如果說青椒卷的是本子、項目、教學、報銷,那麽作爲大團隊的老一輩掌舵者,則更卷!團隊大牛們要卷的是方向,是團隊建設,人才選拔,梯隊建設,大項目申報,企業孵化,向國家建言,向社會服務……還要在國際上打開局面。
隻是大牛們太忙,沒有時間上網吐槽,也不好吐槽。團隊越大,風險越大,方向的把握至關重要,平台的建設也是繁瑣不堪。
有人曾說過,科學家是最扁平化的團隊。很多學術大牛,再忙也會在一線拼殺,還要給本科生、研究生上課。并不像企業老總那樣神秘不見。
我在美國訪學的時候, 和哈佛兩位即将畢業的博士聊天,感到他們也很焦慮未來的職場,非升即走讓他們也不知道将來會怎麽樣。多年過去,他們仍在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的路上,在不同高校間騰挪。現在想來,這正是類似于企業家的成長,多在基層鍛煉,在不同的部門鍛煉,建立廣泛的學術聯系的過程吧。
競争與合作,恰如戰争與和平。沒有競争,大家都懶得去驗證一個理論、一個實驗結果的正确性。競争是爲了更好地合作。
要合作,就要開會,線上線下、國内國外,團隊内外部的協調都需要讨論。這是國内外都一樣的。國外的私立大學,往往還要顧及捐贈人、校董的各種要求,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難處和麻煩。
天上不會掉餡餅,國家的科研經費怎麽分配,确實要靠基金本子來說服别人。至于其他的資金來源,當然也可以走結合市場運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