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 500 多天的李子柒,要回來了。
前段時間,李子柒與微念達成和解的話題沖上熱搜,這意味着在停更一年多後,屬于李子柒的恬靜田園生活将重回我們的視線。
可能有些人眼中,李子柒隻是一個走商業風的視頻網紅。
但在我看來,李子柒已經成為一種标志,不僅是對内,更是對外展示我們傳統文化與田園生活的窗口。
李子柒的各種視頻,讓衆多國外網友有機會認識獨屬于我們的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
即使是帶着一層夢幻的濾鏡,仍舊不失為一種美好的傳遞。
而在名為李子柒的 IP 背後,獨屬于李子柒的成長經曆,也是造就她如今人生模樣的推手。
經曆父母離異、父親早逝的打擊,她與奶奶相依為命、經曆過貧寒和辛酸,最終成為用一雙巧手就将靜谧的詩意帶給全世界人的李子柒。
01 曲折的童年
能幹、麻利、巧手、清秀安靜,這是如今鏡頭前李子柒的樣子。
大概很難有人能想到,這樣的李子柒有一個可以說得上悲慘的童年。
原名李佳佳的李子柒,出生在四川綿陽下轄的一個普通村莊,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離了婚,她随着父親生活。
不久後,父親再娶,懵懂的小李子柒還不知道,最黑暗的一段日子即将到來。
6 歲那年,父親突然離世,她不得不開始與繼母單獨一起的生活。
在繼母眼中,李子柒就是負累的 " 拖油瓶 "。
隻要心情不佳,繼母對年幼的李子柒動辄打罵,嚴重時甚至算得上虐待。
有一次,繼母又把氣撒在她身上,伸手抓着她的頭發往臭水溝裡直按,不管她怎樣掙紮,繼母都不松手。
即使遭到這樣的對待,李子柒都沒掉過一滴眼淚,在她心裡哭是軟弱、是認輸,她不能向對她不好的人認輸。
幸好這些消息很快傳到了爺爺奶奶的耳中,兩個老人憤怒于前兒媳對孫女的虐待,堅決要将她接回身邊。
年幼的李子柒終于擺脫了可能被 " 打死 " 的命運。
回到爺爺奶奶身邊的李子柒,開始跟着兩個老人學習關于農村生活的各種技巧。
爺爺是十裡八鄉出名的鄉廚,村子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前往掌廚。
李子柒就跟随爺爺一起,在廚下幫他打下手,從處理菜、肉,到如何看火候、記菜式時間,她都認真學習着。
年僅 7 歲時,她就能自己獨自張羅簡單的家常飯菜。
每當爺爺奶奶要一起出門忙農活或趕集,她就會在家中做好飯菜,讓老人們一回來就能吃上一口熱乎的。
跟在爺爺奶奶身邊,小小的李子柒不僅掌握了一手不錯的廚藝,還學到了許多與村莊生活相關的生活技巧。
除了做鄉廚賺錢,爺爺在閑時也會做一些手工貼補家用。
他帶着李子柒,爬到山上把砍下的粗壯竹子拖回家,将其做成各種竹制品——竹簍、竹篩子、竹凳子 ……
到了趕集的日子,便将這些東西拿到街上去賣了,攢做孫女下一年的學雜費。
從小耳濡目染的李子柒也成了一把好手,這些生活技巧最終成為她每一個視頻中讓觀衆贊美與向往的點滴。
農忙時,她也會跟着爺爺奶奶一起下地,從插秧、除草到砍柴、拾谷,樣樣精通。
李子柒就像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普通女孩,能幹懂事、希冀自己早日長大可以幫着疼愛她的爺爺奶奶分擔生活的重擔。
這一段童年經曆,開端雖有瑕疵,卻被兩位老人的愛填補上,雖然清貧,卻始終沐浴着幸福。
可惜意外總是來得突然。
還沒等到長大孝順爺爺奶奶,李子柒就又一次經曆了失去親人的痛苦。
爺爺在她上小學五年級時突然離世。
家中的頂梁柱沒了,屬于李子柒的小家再難繼續支持,年邁的奶奶幾乎無法承擔兩個人生活的經濟壓力。
走投無路的奶奶向當地婦聯求助,最終獲得了好心人的幫助,得以繼續讀書。
後來婦聯的工作人員回憶年幼的李子柒:
" 那時候才 8 歲,做事就很勤快,幹活都搶着來,懂事得讓人心疼。"
相依為命的祖孫倆,艱難地維持着生活。
隻是到她 14 歲時,家中再也無法繼續支應,懂事的李子柒隻能放棄學業,早早開啟打工生涯。
當過服務員,也去過酒吧做 DJ,沒有門檻的職業她都嘗試過,辛苦髒累都不算什麼,隻要能賺錢給家裡寄回。
直到 2012 年,家裡來了信,奶奶病了。
李子柒放下一切,匆匆趕回老家照顧奶奶。
這一住,她就沒再回去城中,而是安心留在鄉間,一邊陪伴奶奶,一邊開始做一些 " 自己想做的事 "。
不能去城裡,她就隻能另找一個維生的活兒,村裡有各種農産品和土特産,如果能找到渠道賣出去,她和奶奶的生活就不愁了。
她想到了開網店自己售賣,後來為了吸引顧客,她又開始拍攝與村莊相關的短視頻。
在自己的社交賬号上,她發了這樣一則博文:
「不管結果怎麼樣,我都會努力去做,或許會失敗,但至少我不會有遺憾。」
02 把生活拍給陌生人看
李子柒最早的一些視頻,畫面不算清晰、構圖打光也全無。
這是身為 " 門外漢 " 的她笨拙的嘗試。
不懂如何拍攝、文案,她隻能獨自摸索,拍廢了無數片子後仍然沒有多少能用。
她發現這樣摸石頭過河的笨辦法行不通,在朋友的指導與勸說下,她購入了更專業的設備——三腳架與一台單反。
李子柒發現,很多觀衆想看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分享,也許是加過柔化的濾鏡與精細的分鏡修飾,卻不妨礙他們從中感受到心靈的放松。
因為對自然的親近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大多數人内心深處最簡單的追求。
而她需要做的,就是将這些日常的生活片段,用更美好的鏡頭語言分享給他們。
性格倔強較真的李子柒,想要在真實與美好中間取出平衡的點,讓每一個看視頻的觀衆都能收獲他們想要的東西。
于是你能看到,一個蘭州拉面的視頻裡,她從揉面到拉面,行雲流水般的身姿優雅輕松。
但鏡頭之後,卻是她跟着專業的拉面師傅整整練習了一個月的汗水。
正式拍攝時,幾分鐘的視頻卻用了 3 天時間才完成。
在鏡頭外被她 " 揉壞 " 的面團都有 20 來斤,最終被她制成了另外的食物端上餐桌,足足吃了半個月。
一個和面幾秒鐘的片段,她來回重複拍了十幾遍,就為了得到最好的剪輯素材。
早年許多人質疑批評李子柒,說她是在美化農活、把辛苦的勞作披上優雅的外衣,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誤導。
然而她其實從來沒有遮掩過自己為了保證畫面鏡頭審美做出的努力。
在她那個出圈的視頻《秋千》中,李子柒這樣形容整個片子的拍攝:
「不拍視頻的話這樣的小玩意我兩天就可以做好,但為了能把過程用最好的角度拍下來,我做了足足五天,拍了 600 多個素材 ……」
她的每一個視頻都是自己親自動手,不管是做一個小物件、幹農活、制作美食,都不假人手。
而這些讓部分人批評 " 過于美化不真實 " 的視頻,實際上都是真實的,是她親自完成。
我們當然知道農活兒并不會這麼清爽、幹淨,食物做出來也不需要漂亮的盛器和精緻的擺盤。
但人類骨子裡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注定好看的東西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隻有人來了,才會更深入了解。
更何況李子柒的視頻中,沒有過多台詞,隻有村莊的靜谧與傳統又美好的事物,天然能讓人獲得情緒價值。
有個視頻觀衆在網上這樣描述自己看視頻後的感受:
「她隻要發幾分鐘的視頻,就能拂去我這一年的躁郁和低落」
烤柿子。
打谷子。
做竹椅。
打田。
手工做墨。
有許多人通過她的視頻對一些這些屬于村莊、屬于我們古老傳統的事物重新産生了解的興趣。
同時,她的視頻也是一扇對外的窗,讓更多國外的觀衆了解到屬于中國的自然之美、傳統之美。
我覺得,有這樣的成功,對李子柒來說足矣。
* 注:文章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寫在最後 ·
視頻中的李子柒,很難讓人将之與一個留守農村無父無母過着清貧甚至可以說有些悲慘生活的女孩聯系在一起。
然而就是這樣成長經曆的李子柒,最終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我們常聽到的故事範本,都是說那些在父愛母愛缺失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成年後的人生受到各種各樣的影響。
但李子柒的故事卻給了我們另一種視角:父母位缺失的孩子,如果能生活在充滿愛與親情的環境中,就能沖破原生家庭的桎梏,仍成長為開朗積極、陽光健康的人,也能在喜愛的事業中取得好成績。
是爺爺奶奶始終飽滿的關愛,讓她變成了為無數網友喜愛的李子柒。
也才有闊别 500 多天後,重新歸來的她。
前路始終就在那裡,隻要你願意向前邁出一步,不怕未知的泥濘,必然能看到遠處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