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戰史堂
從 1944 年初開始,德國空軍逐漸喪失了本土制空權,盟軍的 B-17 和 B-24 把德國軍工業炸得千瘡百孔,德國空軍的攔截戰進行得很艱難。
爲了攻擊轟炸機,德國空軍航空部在 1944 年 7 月提出研制要求,需要一款廉價、易生産、易上手的截擊機。
巴赫姆 - 韋克公司參與了研發,雖然這是一家提供飛機零部件的公司,但掌門人巴赫姆有個研發火箭動力截擊機的想法,他們的産品就是 Ba-349 截擊機。
▲ Ba-349 截擊機升空攔截示意圖,注意機頭的火箭彈,4 枚助推器正在分離。
▲ Ba-349 截擊機結構示意圖,結構非常簡單,保持易生産、易上手的特點。
Ba-349 采用一台赫爾穆特 · 沃爾特研發的 HWK 109-509 液體火箭發動機,跟 Me-163 是同款,但單台推力還不夠,巴赫姆又在機身尾部裝了 4 個 " 斯密丁 " 固體燃料助推器,在起飛階段使用。
Ba-349 的作戰思路很簡單,飛機先在自動駕駛儀的控制下垂直爬升,10 秒後将到 1200 米的高度,速度達到 880km/h,此時助推器自動分離。
50 秒後,Ba-349 到達攔截高度,自動控制儀斷開,飛行員接管後逐漸改平,接近轟炸機後發射機頭的 24 枚火箭彈。
80 秒後燃料耗盡,飛機進入俯沖狀态,接着前後機身分離,飛行員彈射逃生,機身後部用降落傘回收,機身前半部遺棄。
▲ Ba-349 攻擊示意圖,但圖中貌似是神風特攻,而不是後來使用火箭彈攻擊。
▲實際上在完成攻擊後,機身分爲兩段,後端回收,飛行員彈射逃生。
當然設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無人試飛時 Ba-349 總是發生偏航或者爆炸問題,大大小小的毛病一直沒有斷過,直到 1945 年 2 月 25 号才首次成功。
無人測試沒問題了,接下來該進行有人測試了,但是原定的試飛員在一次跳傘中受傷,不适合執行這項任務了,此時一個名叫洛薩 · 西伯的飛行員站了出來。
洛薩 · 西伯出生于 1922 年,是一名敢于冒險的飛行員。他在 1943 年由于在工作期間喝酒,嚴重違反紀律被一撸到底。
爲了官複原職,西伯開始執行各種危險的任務,他曾經在 1944 年駕駛 Ar-232 運輸機深入蘇軍後方,營救了 23 名 KG 200 聯隊的軍官。
行動期間遭到蘇軍猛烈的炮火打擊,但西伯設法升空,并一路低飛返航,這次行動讓他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但軍銜仍然沒有提升。在試飛 Ba-349 之前,他得到承諾,如果成功就升他爲中尉。
▲飛行員洛薩 · 西伯志願試飛 Ba-349,他有可能是爲了獲得中尉軍銜。
抵達瓦爾德賽的測試點後,西伯在 1945 年 2 月 25 号觀看了一次 M22 号機的無人試飛,假人被順利彈射出艙,隻是機身裏還殘存了燃料,墜地發生了爆炸。
有人試飛被定爲 3 月 1 号,駕駛 M23 号機。該機跟 M22 号機相比做了些改變,取消了機身後部的降落傘,代之以一個減速傘。
飛行員先啓動減速傘,降低速度後再彈射逃生,機身後部遺棄不要了,此外飛機升降舵增加了 20% 的面積。
1945 年 2 月 28 号晚上,西伯跟戰友們共進了晚餐,然後寫下了遺書,他本人對此很有信心:" 在這場戰争中,我更願意去冒險,我堅信會一定會成功。"
▲地勤大爺正在給 M23 号機加注燃料,爲試飛做最後的準備。
3 月 1 号早上霧氣彌漫,快到中午才逐漸放晴,但是雲層仍然很低,西伯在一邊的空地上聽巴赫姆等人做最後的指示。
Ba-349 項目負責人威利 · 費德勒後來回憶道:" 在西伯登機之前,我對他說,如果飛機升空後向後仰,可進行半滾轉修正姿态,轉爲大角度爬升。"
上午 11 點,西伯爬上發射架,在 3 名地勤大爺的幫助下進入了 M23 号機的座艙裏。他仰卧在座位上,扣上了降落傘和安全帶,戴上了氧氣面罩,艙蓋随後關閉。
所有人員撤離到安全位置,HWK 109-509 火箭發動機開始啓動,轉速升至 9000 轉 / 分,燃燒室裏發生着劇烈反應,渦輪轉速提高到了 16000 轉 / 分。
4 枚助推器啓動, M23 号機籠罩在一團煙霧中,然後離開了發射架,開始垂直上升。所有人的心都提着到了嗓子眼。
▲發射之前,西伯正在與巴赫姆交談試飛要點(畫面右側)。
▲西伯在地勤大爺的幫助下進入 Ba-349 的座艙裏。
M23 号機爬升到大約 100 米時,開始向後仰,與垂直方向的夾角達 30 度,費德勒擔心的那種情況出現了。
飛機還在爬升,大約 10 秒後,高度達到了 700 米。此時助推器分離,但有目擊者看到貌似成功分離了 3 個。
起飛 12 秒後,座艙蓋從飛機上脫落。有人看到 M23 号機做了一個半滾轉,修正了姿态,機頭朝上繼續爬升。
起飛 30 秒後,飛機消失在了 1500 米高的雲層中,在消失前的最後一刻,它的發動機仍在工作。
發射 53 秒後,M23 号機再次沖出雲層出現在大家面前,但它的機頭朝下,正在尾旋下墜,兩秒後墜毀在努斯普林根一戶農民的田地裏。
地面上所有參試人員都希望西伯已經在墜地前跳傘逃生,一個小時後,他們趕到了墜機地點。
地面被撞出一個 4 米多的大坑,附近都是被火燒過的痕迹,殘骸摔得遍地都是,在其中人們發現了西伯的殘肢,Ba-349 唯一一次載人試飛以失敗告終。
▲西伯駕駛 Ba-349 截擊機升空的瞬間,踏上了一條冒險之旅。
事故原因一直困擾着參試人員,據事後推測,飛機起飛後不久出現後仰,可能是起飛時西伯的手放在操縱杆上,由于過載太大誤拉動杆導緻。
關于有一個助推器可能未分離的問題,後來人們在墜機現場發現了那個沒有分離的助推器,它極有可能讓飛行姿态進一步惡化。
接着是座艙蓋脫落問題,這有可能是沒有鎖緊導緻的,也有可能是西伯試圖逃生。但無論是什麽情況,在座艙蓋飛出去的一刹那,西伯直接暴露在了冷冽的氣流中。
此時西伯還沒有失去意識,仍然做了一個半滾轉修正姿态,但可能是掉落的座艙蓋擊中了機身後部,或者因爲别的原因,飛機失去控制,繼續滾轉到後仰狀态。
由于發動機仍在工作,飛機做了一個筋鬥,然後俯沖直下,進入尾旋狀态,此時已經無力回天了。
▲ Ba-349 攻擊 B-17 繪畫,實際上即使試飛成功,這款飛機的實用性還要打一個大問号。
在 Ba-349 有人試飛失敗後,工程師規定爬升階段必須完全由自動系統控制。事實上這早就可以做到,西門子開發的陀螺儀系統已經可以可靠地運行。
盡管還有别的試飛員志願參加試驗,但後來隻進行了一些無人測試。戰争最後一個月,德國資源匮乏,已經不能正常試驗了,其餘的 Ba-349 紛紛停飛。
到戰争結束,僅有 36 架 Ba-349 完工,其中 18 架用于無人試飛,一架在滑翔試驗中墜毀,一架西伯試飛時墜毀,還有 6 架被盟軍俘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