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書堂》· 第 437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摘編自湛廬文化 /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書籍
《怎樣做成大事》,傅以斌著
責編 | 若風
第 8188 篇深度好文:6345 字 | 16 分鍾閱讀
怎樣把一個願景變成計劃,然後再把這個計劃變成新的現實,最終取得圓滿的成功?
請允許我先給你講個故事。如果你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話,那你很可能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
然而遺憾的是,如果你真的住在加利福尼亞州,那麽你還在爲這個故事至今仍然隻是一個故事而付出代價。
一、如何把願景變成計劃,
将計劃付諸現實
2008 年,加利福尼亞州的選民就要不要興建一個高鐵項目進行了一場投票。主事者請選民想象這樣一個美好的場景:
一早起來,你在洛杉矶聯合車站登上一輛銀色列車,然後,列車徐徐駛出車站,悄悄穿過四處蔓延的市區,避開無窮無盡的交通堵塞,進入中央山谷的開闊地帶。
列車不斷加速,鄉村在列車疾馳而過時隻剩下一道模糊的影子。
你在車上用了早餐,當服務員前來清理咖啡杯和盤子時,列車已經減速滑入另一個車站了,那裏是舊金山市中心。
整個旅程隻花了兩個半小時,并不比一個住在洛杉矶的人開車到機場,通過安檢并登上飛機,然後在停機坪上排隊等待起飛的時間長多少。
而且,從洛杉矶到舊金山的高鐵票價僅爲 86 美元。
這個項目就是許多人熟知的加利福尼亞州高鐵項目(California HighSpeed Rail,以下簡稱 " 加州高鐵項目 "),它将把洛杉矶和舊金山這兩座舉世聞名的大城市以及全球高科技之都矽谷連接起來。
像 " 極具遠見 " 這樣的形容詞現在已經用得太多、太随意了,但是這個項目确實當得起 " 極具遠見 " 這種贊譽。
在這一場全州範圍的全民公投中,選民通過了這項計劃,預計建設總成本爲 330 億美元,并于 2020 年投入使用。然後,這個項目的各項工作就緊鑼密鼓地啓動了。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加利福尼亞州那場全民公投已經過去 14 年了,關于這個項目,仍然有太多不确定的事情。
不過,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那就是最終的結果絕不會像這個項目當初承諾的那樣。
1. 大項目成敗面面觀:哪兒也去不了的子彈頭列車
在加利福尼亞州選民批準了這個項目後,沿線有多個地點開始動工,但是整個項目一直延誤,進展極其緩慢。
計劃被反複更改,預期成本則從最開始的 330 億美元,不斷飙升至 430 億美元、680 億美元、770 億美元,然後接近 830 億美元。
在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最高的預期成本已經達到了 1 000 億美元。而事實上,沒有人知道最終的實際成本會是多少。
2019 年,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宣布,該州将隻完成部分線路的建設,即隻建造位于加利福尼亞州中央山谷的默塞德至貝克斯菲爾德之間約 275 千米的高鐵路段,預計耗資 230 億美元。
等到位于内陸的這部分高鐵路段完工後,整個項目就會中止。它未來是不是還會重啓,則交由未來的州長決定。
當然,如果項目重新啓動的話,将洛杉矶和舊金山用高鐵連接起來所需的大約 800 億美元的建設資金,也将交由未來的州長籌集。更何況,項目造價還可能發生變化。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僅僅是默塞德至貝克斯菲爾德之間約 275 千米的高鐵路段的成本,就已經相當于甚至超過了洪都拉斯、冰島,以及大約 100 個其他國家的國内生産總值了。
這一大筆錢将用于修建一條北美最先進的鐵路線,連接兩個大多數加利福尼亞州以外的人從未聽說過的城鎮。
一些批評者指出,到時候那裏将會出現一列 " 哪兒也去不了的子彈頭列車 "。
願景如何才可以變成一個能使項目成功的計劃呢?毫無疑問,絕不能像加州高鐵項目這樣做。
擁有雄心勃勃的願景當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加利福尼亞州很大膽,它的夢想很偉大。
但是,即便有大量的資金,即便有非常美好的願景,對于一個項目來說,也仍然是遠遠不夠的。
下面,讓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是我認爲它所包含的東西,能夠讓我們更接近我們需要的答案。
20 世紀 90 年代初,一些丹麥官員提出了一個設想。丹麥是一個小國,人口比紐約市還少,但是它很富裕,對外援助了大量資金。
丹麥官員希望用外援資金做一些好事。
當然,很少有比資助教育對受援國的民衆更有益的事情了。這些丹麥官員與其他援助國的一些政府官員一起,決定提供資金,爲位于喜馬拉雅地區的山地國家尼泊爾興建一大批學校。
整個援助項目要完成 2 萬所學校和教室的建設,其中大部分都位于尼泊爾最貧窮和最偏遠的地區。
這個項目是在 1992 年開始啓動的,當時預計需要 20 年時間才能完成。
2. 大項目成敗面面觀:在預算内提前高質量完成任務
對外援助的曆史充斥着混亂、無序和浪費,從這個項目(爲尼泊爾興建學校)本身的性質來看,它似乎很難避免雪上加霜的困境。
但是事實上,它在 2004 年就完成了,比計劃提前了整整 8 年,而且沒有超出預算。
在随後的幾年時間裏,尼泊爾全國的教育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它帶來的正面影響可以列成一個長長的清單,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上學的女孩人數激增。
這些學校甚至還挽救了許多生命。2015 年尼泊爾發生了一場大地震,近 9 000 人不幸遇難,其中許多人喪生于倒塌的建築物中。
但是因爲這些學校在設計和建造時就非常強調抗震功能,所以它們在那場大地震中穩如泰山,而對這個功能的強調在尼泊爾曆史上是第一次。
如今,比爾及梅琳達 · 蓋茨基金會認爲,在通過提高入學率,特别是女童入學率來改善民衆健康狀态方面,這個項目是一個了不起的範例。
我是這個項目的規劃師。當時,我對項目結果非常滿意,但是并沒有思考太多。
雖然它是我的第一個大型項目,但是說到底,我們隻是做了我們承諾過要做到的事情:把願景變成計劃,然後按照承諾交付項目。
然而,除了是一名規劃師,我還是一名學者。随着我對大型項目如何順利完成或以失敗告終研究得越多,就越明白:我在尼泊爾獲得的經驗并非常态。
事實上,這個項目确實一點兒都不符合常态。正如我們将會看到的,大量數據表明,按承諾交付的大型項目少之又少,加州高鐵項目發生的那種情況似乎才是常态。
我後來在大型項目的管理研究中也指出,在各種大型項目中,一個一般的項目通常是一場災難,而那些最好的項目則隻不過是一些異常值而已。
爲什麽大型項目的過往記錄如此糟糕?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那些罕見的、激動人心的成功例外是如何取得的?
爲什麽隻有它們能成功,而其他大型項目卻都失敗了?我們當年在尼泊爾能夠成功地建成一批學校,純粹隻是因爲偶然的運氣嗎?
或者,我們可以複制成功嗎?作爲一名規劃管理領域的教授,我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來回答這些問題。
此外,作爲一名咨詢顧問,我也花了很多年的時間來将我的答案付諸實踐。在這本書中,我要把它們公之于衆。
我的核心工作是研究大型項目。在大型項目這個類别下,很多事物都會呈現出種種特别之處。
例如,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全球債券市場的調控,就肯定不是普通的家庭裝修項目必須面對的問題。
不過,這些内容應該是另一本書的主題。我在這本書中感興趣的是項目失敗和成功的普遍驅動因素,這也是本書标題的由來。《怎樣做成大事》是對我在大型項目方面的專業知識的總結。
以任何人的标準來看,這些項目都是大型項目。但是," 大 " 仍然是相對的。
對于一個普通業主來說,房屋的裝修改造很可能就是他們所要處理的最昂貴、最複雜以及最具挑戰性的大項目之一。
對他們來說,把這樣一件事情做好的意義,不亞于大型項目的成功對政府和企業的意義,房屋裝修絕對是一件大事。
那麽,影響大型項目成功或失敗的普遍驅動因素到底有哪些呢?
二、心理因素與權力
一個驅動因素是心理因素。
所謂大型項目,就是指那些負責人認爲是龐大、複雜、雄心勃勃的和有風險的項目。
在任何一個大型項目中,人們都要進行思考,做出判斷和決策。凡是要進行思考、做出判斷和決策的地方,心理因素都會發揮作用。
例如,人們會受到樂觀主義偏差的影響。
另一個驅動因素是權力。在任何一個大型項目中,個人和組織都要争奪資源和職位。
哪裏有競争和争奪,哪裏就有權力。例如,首席執行官通常緻力于推動自己鍾愛的項目。
心理因素和權力驅動了各種規模的項目,大到摩天大樓的建造,小到廚房的裝修。
這兩個因素存在于由磚塊和砂漿、比特和字節或任何其他介質構成的項目中。
每當有人因某個願景而覺得興奮,想把它變成一個計劃,然後努力使這個計劃成爲現實的時候,心理因素和權力都是背後的驅動力量。
無論這個願景是想在曼哈頓天際線上再添加一顆寶石,還是啓動一項新業務,抑或是登上火星、發明一件新産品、改變一個組織、設計一個程序、召開一次會議、撰寫一本著作、舉辦一場家庭式婚禮、翻新和改造一棟房子,其驅動力量都是這兩個因素。
既然存在這樣普遍的驅動力量,我們就有理由預期,所有類型的項目都有一定的計劃、建設和交付模式。
是的,這樣的模式确實存在,最常見的一種模式就是加利福尼亞州那個 " 哪兒也去不了的子彈頭列車 " 項目所采用的模式。
項目得到了批準,工程在一片興奮中開始啓動,但是問題很快就出現了,于是項目進度放緩了。然後,更多的問題出現了,項目進度則進一步放緩,工程一拖再拖。
我把這種模式稱爲 " 快思考,慢行動 ",原因我将在後面解釋,這正是所有失敗項目的典型标志。
相比之下,成功的項目則往往遵循相反的模式,因此能夠迅速推進到終點。
尼泊爾學校項目就是這樣完成的,胡佛大壩也是如此,它在不到 5 年的時間裏以略低于預算的實際成本快速建成了,而且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年。
波音公司隻花了 28 個月的時間就設計并建造出了第一架标志性的波音 747 飛機。
2001 年 1 月下旬,蘋果公司爲了開發後來成爲傳奇産品的 iPod 雇用了第一位員工,2001 年 3 月這個項目正式獲得批準,2001 年 11 月第一台 iPod 就交到了消費者手上。
10 亞馬遜 Prime 服務計劃是由線上零售商亞馬遜推出的一個極其成功的會員和免費送貨計劃,在 2004 年 10 月時,它還隻是一個模糊的想法,到 2005 年 2 月就已經面世。
11 第一個短信應用程序在短短幾個星期内就開發了出來。
三、帝國大廈:來自紐約的成功故事
接下來,我們回顧一下紐約帝國大廈的建造過程。帝國大廈這座全世界最具傳奇色彩的摩天大樓始于一支鉛筆。
至于拿着那支鉛筆的人到底是誰,則取決于你相信這個故事的哪個版本。在第一個版本中,這個人是建築師威廉 · 蘭姆(William Lamb);
在另一個版本中,則是金融奇才、通用汽車前高管約翰 · J. 拉斯科布(John J.Raskob)。
不過在兩個版本中,都說到有一個人從桌子上拿起了一支鉛筆,然後把它豎起來,筆尖朝上。
這就是帝國大廈的樣子:苗條、筆直,比當時地球上的其他建築都要高。
在紐約建造一座摩天大樓的想法可能是 1929 年年初由阿爾 · 史密斯最早提出的。史密斯是紐約人,一輩子生活在紐約,曾經擔任過紐約州州長。1928 年,他又成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與大多數紐約人一樣,史密斯反對禁酒令,可惜當時大多數美國人不認同這一立場,因此史密斯在大選中最終輸給了赫伯特 · 胡佛(Herbert Hoover)。
史密斯 " 失業 " 了,他需要一項新的挑戰。
于是,他把建造一座摩天大樓的想法告訴了拉斯科布,他們成立了帝國公司(Empire State Inc.),史密斯出任公司總裁和代言人,拉斯科布則擔任公司的财務負責人。
他們選定了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 hotel)的原址作爲建造地點,這裏曾經是曼哈頓奢華生活的登峰造極之地。
然後,他們确定了整個項目的相關參數,并制訂了商業計劃。他們将包括購買和拆除華爾道夫酒店在内的總預算定爲 5 000 萬美元,并計劃讓這座大樓于 1931 年 5 月 1 日盛大開幕。
他們雇用了蘭姆的公司。就是在此期間,有一個人舉起了那支著名的鉛筆。在那時,從畫出第一張草圖到打下最後一個鉚釘,他們有 18 個月的時間。
他們的行動非常迅速,因爲時機已經成熟了。
20 世紀 20 年代末,紐約已經取代倫敦成了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爵士樂風靡一時,股市飙升,經濟蓬勃發展,一幢幢摩天大樓正在曼哈頓拔地而起,而這些大樓正是美國繁榮的大機器時代最令人激動的新象征物。
金融家們都在尋找新的項目,而且越野心勃勃越好。當時,正在建造的克萊斯勒大廈很快就将成爲這些摩天大樓中最高的一幢,并将獲得與之相稱的聲譽和租金收入。
拉斯科布、史密斯和蘭姆下定了決心,要讓他們的 " 鉛筆 " 超過其他所有的摩天大樓。
在制訂帝國大廈的建造計劃時,蘭姆的關注點一直集中在實用性上。
" 作爲一名建築師,坐在繪圖闆前,爲自己畫一幅毫無經濟價值、紀念碑式的漂亮建築的草圖,那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蘭姆在 1931 年 1 月這樣寫道," 建築師對有實用性的事物的蔑視,早就已經被一種強烈的熱忱取代了,那就是,必須把實際需要視爲決定自己思維方式的基礎。"
蘭姆與項目的建設者和工程師密切合作,根據場地條件、項目預算和進度要求進行設計。
他寫道:" 在繪制帝國大廈圖紙的整個過程中,要讓設計去适應使用條件、建設需要和安裝速度,這一直是最主要的指導原則。"
當然,所有這些設計都經過了嚴格的測試,以确保它們能夠發揮作用。
" 幾乎沒有一個細節未曾經過建設者和專家的徹底分析,或者未曾根據每一個可預見的延遲進行調整和修改 "。
在 1931 年公開發行的一份出版物中,在建築工地的施工工作真正開始之前,帝國公司誇耀道:
" 建築師們已經确切地知道需要多少根鋼梁,每一根鋼梁多長,甚至已經知道需要多少顆鉚釘和螺栓了。
他們不僅知道帝國大廈會有多少扇窗戶和多少塊大理石,而且很清楚每一扇窗戶和每一塊大理石的形狀和大小。
他們當然也知道要用多少噸鋁和不鏽鋼、多少噸水泥和多少噸灰漿。
其實,甚至在開始建造之前,帝國大廈就已經在紙上全部完工了。"
1930 年 3 月 17 日,蒸汽鏟在曼哈頓的這片土地上落下了第一鏟。3 000 多名工人湧進工地,施工進展非常迅速。
最先搭起來的是鋼骨架,它不斷向上推進,第 1 層很快完工了,然後是第 2 層、第 3 層、第 4 層。
報紙跟蹤報道了這座摩天大樓的崛起過程,就像報道揚基隊的季後賽戰報一樣。
在建造過程中,工人們不斷學習,工作流程也日益流暢,于是項目進度進一步加快了。短短 1 個星期就蓋好了 3 層樓,然後是第 4 層、第 4 層半。
在建設的高峰期,速度達到了一天 1 層,後來甚至又加快了不少。
" 當我們全力以赴建造主樓時," 蘭姆的同事裏士滿 · 施裏夫(Richmond Shreve)後來回憶道," 所有工作都是非常精确地按計劃完成的,我們在 10 個工作日内用鋼材、混凝土、石頭和其他材料就建起了 14 層半樓。"
在那個時代,人們對工廠生産汽車的效率贊歎不已,帝國大廈的設計師們也從中受到了啓發,把整個建造過程想象成了一條垂直的裝配線。
施裏夫進一步解釋說,隻不過在這裏," 移動的是裝配線本身 ",而 " 成品則留在原地 "。
大項目成敗面面觀:值得誇耀的帝國大廈建設
1931 年 5 月 1 日,時任美國總統的赫伯特 · 胡佛如期爲帝國大廈正式揭幕。
在那個時候,帝國大廈早就成了紐約本地甚至全美國的知名建築,不僅它的高度令人生畏,它的建設效率更是成了不朽傳奇。
雖然實用性一直是蘭姆考慮的首要因素,但是這座建築無疑也兼具藝術性。
蘭姆對效率的追求爲帝國大廈帶來了簡潔而優雅的設計外觀,爲此美國建築師協會紐約分會授予了它 1931 年度榮譽勳章。
18 之後,在 1933 年的一部流行電影中,金剛(King Kong)抱着迷人的菲伊 · 雷(Fay Wray)爬上了帝國大廈,這幢大樓一舉成了全球明星。
帝國大廈的預期成本爲 5 000 萬美元,但是實際僅僅花費了 4 100 萬美元,比預算少了整整 18%。
而且,在預先确定的開幕式前好幾個星期,它就已經完工了。
我把帝國大廈和其他成功的大型項目所遵循的模式稱爲 " 慢思考,快行動 "。
在本書開頭,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把一個願景變成計劃,然後再把這個計劃變成新的現實,最終取得圓滿的成功?
答案就在這裏:慢思考,快行動。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