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2 日,美國商務部以維護國家安全爲由,宣布了新的出口管制規定,将 140 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将更多半導體設備、高帶寬存儲芯片等半導體産品列入出口管制。
對此,多家 A 股上市公司就被列入 " 實體清單 " 作出表示将積極應對。此外,中國四大行業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也發布聲明,呼籲國内企業審慎選擇采購美國芯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于當晚發布聲明表示,堅決反對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對中國進行惡意的封鎖和打壓,這種行爲嚴重違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争原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全球産業鏈的穩定,最終損害的是所有國家的利益。美國政府随意修改管制規則,嚴重影響了美國芯片産品的穩定供應,中國汽車行業對采購美國企業芯片産品的信任和信心正在被動搖,美國汽車芯片産品不再可靠、不再安全。爲保障汽車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協會建議中國汽車企業謹慎采購美國芯片。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聲明表示,随着美國出口管制措施不斷加碼,其反噬效應也在持續擴大,美國對華管制措施的随意性對美國企業也造成了供應鏈中斷、運營成本上升等影響,影響了美國芯片産品的穩定供應,美國芯片産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中國相關行業将不得不謹慎采購美國芯片。
如果不依賴美國芯片,中國車企能否找到替代?答案是可以的,但是也是困難重重。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一輛傳統燃油車需要的芯片數量約爲 600-700 顆,主要包括功能芯片、功率半導體和傳感器三大類,而新能源汽車十分強調電動化和智能化,所需要的芯片數量大幅增加,以支持其複雜的電力系統和自動駕駛功能,普通的新能源汽車可能就需要 1000-1200 顆左右,高端的新能源汽車甚至達到 2000 顆以上。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迅速發展,但汽車芯片卻極度依賴國際半導體産業鏈供應。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汽車産業超過 90% 芯片需從國外進口,計算和控制類芯片依賴度更高達 99%,功率和存儲類芯片依賴度達 92%。
不得不承認的是,國際芯片半導體确實領先很多中國企業,例如日本的瑞薩電子、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德國的英飛淩、美國的德州儀器以及意大利和法國的聯合企業意法半導體,占據了約 77% 的市場份額。盡管國産汽車芯片發展迅速,但在車規級 MCU、碳化矽功率器件等方面仍大多依賴進口,特别是 MCU(微控制單元)芯片的需求尤爲突出,國内雖有比亞迪、地平線、寒武紀、海思等國産車規級 MCU 廠商,但市場份額極其有限。
因此,謹慎采購美國半導體芯片的決心有了,但是也要認識到中國汽車半導體行業的不足,作爲高度集成的行業,汽車芯片要求高可靠性和高穩定性,特别在刹車、動力系統等安全性要求極高領域,中國廠商現階段在與國際巨頭的競争仍處于劣勢。即便如此,中國政府仍舊希望政策鼓勵中國企業提升技術,逐步降低對于進口芯片的依賴。據報道,中國計劃 2025 年将采購本國汽車芯片比例提升到 20%~25%,獲多家中國國電動車廠商支持,如比亞迪、上汽、東風汽車、廣汽、一汽等。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廠商也在不斷發展布局半導體。7 月 27 日,蔚來自主研發的智能駕駛芯片 " 神玑 NX9031" 流片成功。8 月 23 日,小鵬汽車自研的 " 圖靈芯片 " 流片成功。9 月 20 日,長城汽車車規級 MCU 芯片——紫荊 M100 完成研發并成功點亮。11 月 9 日,由東風汽車定制的國産高性能車規 MCU 芯片—— DF30,及其符合 AUTOSAR 标準的操作系統(OS)和微控制器抽象層(MCAL)正式發布……
中國電動汽車産業領跑全球市場,銷量遙遙領先,但芯片過度依賴進口,成爲産業發展瓶頸。業内人士指出,25% 的目标肯定是暫時性的,長遠目标是國内車企芯片采購全部本地化。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