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4 月 24 日訊(記者 沈述紅)進入 4 月下旬,基金發行回暖征兆乍現,主動權益基金的爆款産品也陸續登上舞台。
就在 4 月 24 日,就有兩隻爆款産品面世。其中,知名基金經理朱紅裕拟管理的招商社會責任募集首日便吸引逾白億資金認購,遠超此前設定的 30 億元認購上限,目前該産品已發布提前結募公告。同一天,胡宜斌拟管理的新基金華安景氣領航認購規模也超過 40 億元,該産品于 4 月 10 日起發行,4 月 25 日結募,渠道人士預計其最終認購規模或突破 50 億元。
另有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規模已超過 3000 億元,超過去年同期水平。在上述兩隻産品成立前,年内主動權益新基金成立規模最大的爲曾豪管理的博時均衡優選,這隻産品成立于 3 月 7 日,成立規模爲 29.95 億元。業内人士預計,随着市場回暖,後續新發的權益産品,尤其是績優基金經理執掌的産品或将迎來較好認購數據。
年内首隻百億 " 日光基 "
4 月 24 日,朱紅裕執掌的招商社會責任正式啓動發行。這也是繼招商核心競争力之後,朱紅裕在招商基金發行的第二隻新産品。
根據公告,該基金原定發行期爲 4 月 24 日至 4 月 28 日,募集規模上限爲 30 億元人民币(不含募集期利息)。如超募,基金管理人将在募集期結束後進行末日比例确認,以實現該類基金份額規模的有效控制。
來自多家銷售渠道的消息顯示,截至上午 9:30,該産品募集規模以突破 20 億元;10:30 則超過了 40 億元認購規模。
到了下午,該産品募集規模逐步高升。截至下午三點,多個代銷平台顯示,招商社會責任已結束募集。有渠道人士透露,該産品全天認購規模或已突破百億元。
财聯社記者獲悉,該産品被不少機構資金青睐。早在正式募集前,便傳聞某機構欲 " 定制 "15 億元。而其份額發售公告顯示,該産品設有 A、C、D 三類,A 類基金份額和 D 類基金份額的募集規模上限均爲 15 億元。
招商社會責任并未對單一投資者單日認購 D 類基金份額的金額上限有限制,且 D 類基金份額僅在直銷機構進行銷售。與之相對應的是,單一投資者單日對這隻産品的 A 類基金份額的認購金額上限爲 50 萬元,C 類基金份額則暫不募集。
目前,該産品已發布提前結募公告,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 4 月 28 日提前至 4 月 24 日,4 月 25 日起不再接受認購申請。
一季度市場博弈超預期 " 頂配 " 衛甯健康
管理招商社會責任的朱紅裕,已有超 11 年産品投資管理經驗,兼具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經驗。2021 年 5 月,他加入招商基金,擔任公司首席研究官。
從業績看,自 2022 年 4 月 13 日招商核心競争力成立以來,該産品回報達到了 52.24%。另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産品股票倉位有 93.84%,整體規模爲 83.19 億元。随着第二隻産品成立,朱紅裕管理的産品規模即将突破百億元。
3 月底,該産品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爲:衛甯健康、振華科技、美的集團、金蝶國際、人福醫藥、伊利股份、綠城服務、中國民航信息網絡、波司登、安琪酵母。其中,衛甯健康持有比例達到 11.46%。
一季度初期,朱紅裕基于對經濟複蘇預期大概率偏弱的判斷,主要減持了經濟複蘇敏感度相對較高的部分制造業,增持了計算機、大衆消費品等行業。同時,他亦在一季度末期逐步逢低增持了港股中可能面臨業績拐點的物業及計算機等公司。
" 雖然創造了一定的超額收益,但市場的博弈程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導緻對部分行業的定價出現了較爲顯著的偏離。我們将基于中長期的行業研究視野,逆勢而行。" 朱紅裕說道。
胡宜斌新基認購超 40 億
同樣在 4 月 24 日,有渠道消息傳來,胡宜斌拟管理的新基金華安景氣領航認購規模超過 40 億元,成爲又一隻主動權益爆款産品。
該産品于 4 月 10 日起發行,4 月 25 日結募,渠道人士預計其最終認購規模或突破 50 億元。
管理該産品的胡宜斌,曾在 2018 年成長股的熊市中取得正收益。在 2019 年的結構性行情中,胡宜斌管理的華安媒體互聯網又取得了 101.7% 的正收益,連續兩年排名靠前。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底,胡宜斌的代表作華安媒體互聯網 A 成立以來收益率達 177.00%,相比同期業績比較基準 -4.34% 的表現,實現超額回報 181.34%。
作爲一位深耕 TMT 等成長領域多年的基金經理,胡宜斌善于尋找未來盈利增速快的行業和賽道,挖掘高性價比的 " 盈利裂變 " 機會。他在行業配置上加入 " 杠鈴策略 ",以降低成長風格産品的波動風險。
在近期發布的一季報中,胡宜斌表示,他已将挖掘、發現和配置基金合同主題範圍内的科技創新和受益于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消費及原材料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 另外,我們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一些盈利以外的因素,例如國家戰略、政策導向、社會責任等,也将成爲估值的重要組成部分。" 胡宜斌稱。
未來一段時間,他将重點關注以下幾類機會:尖端技術突破和科技創新,中長期來看,全球在半導體、新能源、新一代通信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仍将持續誕生産生創新帶來的新機遇;數字經濟和 AI 帶來的創新周期,密切關注并始終堅持配置一部分科技創新在物聯網、元宇宙、工業互聯網、AR/VR、雲計算的應用;中長期受益于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消費升級和上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