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春節檔結束後第一天,張藝謀《第二十條》票房已經突破了 14 億。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第二十條》終于單日逆襲《熱辣滾燙》,站上了單日票房第一。
對,你沒看錯。
一部春節檔開始之前被幾乎所有票房預測機構看低的電影,在春節檔票房一度不敵《熊出沒》,用了 8 天的時間,完成了口碑逆襲,很可能,成爲 #2024 春節檔 # 最大的票房黑馬。
雖然,《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 2》仍在上映,但從票房走勢上看,《第二十條》的票房逆襲一旦開始,就難以阻止。
目前該片最新票房預測已經上調到了 24 億票房,但我認爲,還是太保守,30 億,也就是接近追平《飛馳人生 2》的最終票房,将和《熱辣滾燙》的最終票房差距縮小到 10 億左右,才是該片應有的落點。
《第二十條》有這個成績,沒人能預料到,就連老謀子自己恐怕也沒想到,逆襲雖遲但到。
春節檔開始前,很多人認爲,影片片名就不知道在說啥,還是現實題材。
從演員看,還充滿《狂飙》和《漫長的季節》的影子,怕不是又一部 " 圈錢之作 "?
因爲觀衆對它的期待值不高,春節檔第一天,它的排片僅名列第四,票房也不算爆。
但,一整個春節檔過去,《第二十條》不僅票房成績不低,觀衆口碑也經受住了考驗。
看的人越多,口碑越好,好評的聲音一浪蓋過一浪。上映多日,不斷有路人觀衆加入。
而且,就連人民日報這樣的權威媒體,也采訪最高檢,專門發文點名表揚。
這一切,當然是因爲,《第二十條》在法律與天理、國法與人情的思考中,探尋了老百姓心底那個有關公平正義的答案。
曾幾何時,觀衆相信大導演,但市場變幻萬千,當賈玲等新導演紛紛崛起,似乎比大導演更善于找到新一代觀衆的爆款密碼,大導演,不好使了。
但當票房逆襲的《第二十條》爲國産片又趟出一條路,我卻想說:還得是老謀子啊!
《第二十條》一出手,大導演的榮光,回來了。
憑什麽逆襲?
我認爲有 3 點原因是關鍵!
1:會講故事
看電影,尤其是春節檔電影,有人沖演員,有人沖特效,有人沖話題,但我認爲,一部電影真要好看,還得看故事。
《第二十條》,偏偏講了一個最不好講的故事。
影片票房起勢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很多觀衆看片名一頭霧水,啥意思?
但張藝謀偏偏就用了這個片名。
《第二十條》,說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的第二十條法條,即關于 " 正當防衛 " 的法律解釋。
用這個片名,其實就是張藝謀主動放棄了一部分票房,至少,是放棄了一部分開局票房,因爲他想讓這個法條深入人心,讓觀衆深深記住——即使它可能代表輸票房。
我知道這片名不好賣,我知道這片本質上是一部法律科普片,我知道在 140 分鍾内給觀衆科普 " 正當防衛 " 和 " 防衛過當 " 的區别,難上加難!
但我就幹了!就拍了!怎麽着吧!
什麽是大導演,這才是大導演應有的範兒!
但這就意味着,電影是一條險路。
它不象春節檔其他電影,講瘦身,講賽車,講拳擊,題材自帶燃點,順着拍,錯不到哪去。
《第二十條》不同,拍砸了,那就是電影版的《今日說法》,票房不會好,普法效果打折扣,觀衆還會怒罵。
但張藝謀卻把電影拍得有情有義。
不誇張地說,《第二十條》或許是張藝謀最市井生活氣的一部作品,也可能是喜劇元素最多的一部作品。
故事分了三條線:主線是縣檢察院的韓明(雷佳音 飾)去市檢察院挂職。
兒子韓雨辰(劉耀文 飾)見義勇爲被誣告,老婆李茂娟(馬麗 飾)失手揍了校領導(張譯 飾)。
還有兩條案件的故事線。
張貴生(楊皓宇 飾)見義勇爲,被判防衛過當入獄三年,被開除,這些年一直在奔走," 我想要讨個說法。"
啞女郝秀萍(趙麗穎 飾)長期被村霸侵犯,丈夫一怒之下反抗,反被威脅,最後對施暴者連捅二十幾刀,被告故意傷害罪,判處死刑。
三件事,其實是一件事,那就是張藝謀給《第二十條》定下的一個 " 通俗 " 基調:
在普通老百姓的大事小情裏,講述情理與法理的矛盾。
模範司機張貴生被判故意傷害罪,最後一次遇到交通意外,女兒拿着父親的頭盔問韓明," 我爸有罪嗎?"
刺死村霸的丈夫被拘,村霸家屬浩浩蕩蕩堵在檢察院門口,要求嚴懲兇手," 還我兒命,還我公道 " 的白紙黑字觸目驚心。
圍繞正當防衛的種種矛盾,韓明充當了觀衆的替身,和三件事都産生了關聯,也串起了我們所有人都深有體會的情理困境。
" 法律沒錯 " " 那誰有錯?"
二刷這部電影,回憶起來,如果你要問我第一印象是啥,我會說是 " 沉浸式觀影 "。
三條故事線,形散神聚,劇情節奏緊湊,沒有拖泥帶水。
張藝謀在現實主義和幽默元素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沒有居高臨下,也沒有過分輕佻。
現實性和喜劇性都拍出來了。
多線交織,外松内緊,表面是夫妻鬥嘴的笑料堆疊,但插科打诨的大白話裏都是純天然的生活質感。
觀衆沉浸其中,有笑,有哭,有驚,也有怒,這才叫細節入手,潤物無聲。
看到最後,觀衆才發現張藝謀的高明,所有的故事,最終都共同指向 " 第二十條 " 的正當防衛議題。
電影最巧妙也最可貴之處,是它的平民視角,以小寫大,通過底層小人物身上百折千回的遭遇,去探讨生活中現實存在的法律困境。
以老百姓可觸可感的方式,完成生動科普。
到最後,去表彰見義勇爲的樸素義舉,去彰顯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去告訴觀衆:爲什麽第二十條這麽可貴,又爲什麽它和普通人息息相關?
講故事最高的境界,就是讓你相信故事,沉浸劇情,引你共情,最後,讓你真正感受到影片中的人物情感,《第二十條》做到了!
2:找對了演員
電影好不好看,會講故事是關鍵,但同時也要找對演員。
《第二十條》表面看,演員選的有點随意。
《狂飙》裏的 " 安欣 " 張譯、" 大嫂 " 高葉、" 楊健 " 王骁," 李宏偉 " 阿如那。
《漫長的季節》裏的 " 王響 " 範偉、" 馬德勝 " 陳明昊、" 啞巴 " 蔣明奇。
這不成了《狂飙》和《漫長的季節》演員團建了?
加上雷佳音、馬麗、趙麗穎、于和偉、許亞軍、李乃文、潘斌龍、喬杉,人氣實力派,有,一流喜劇演員,也有。
張藝謀像是搞了場 2023 國劇好演員的團建,這不跟鬧着玩似的?
還有個拍攝細節,張藝謀找來趙麗穎演受害者,一開始孩子是聾啞人,媽媽不是。
但趙麗穎研讀劇本後,提議讓媽媽也變成聾啞人,老謀子就同意了,這都行?
這算大導演?
但看完電影我才明白,這才叫大導演。
大導演,大的不是聲名,而是對電影演員的駕馭,有容乃大。
比如《狂飙》演員,是亂入嗎?是恰如其分。
片中的 " 康村 " 不就等于是《狂飙》裏的莽村?
李宏偉搖身一變成了劉文經。還是欺男霸女的惡棍,這代入感不立馬上來了。
陳明昊從馬隊變成了李隊。
這不就相當于《漫長的季節》人物的平行宇宙遭遇?
不恰當?我覺得挺好,事實證明陳明昊依然是國産影視劇三口相聲的一個角兒。
當年老年三人組沒讓話掉下來,如今和雷佳音馬麗的車裏對手戲,一樣不能夠。
但選對演員還不行,真正的大導演,能讓好演員,更進一步。
比如雷佳音,去便利店碰到了喬杉演的小老闆。
喬杉在看電視,播的是《滿江紅》兩個雷佳音同時出現, 老謀子玩挺嗨,但最後雷佳音那段激昂演講,我認爲是超越了《滿江紅》中的詩朗誦。
還有,馬麗,她和雷佳音的鬥嘴戲貢獻了全片最多的笑點。
兩個人話趕話,不斷說段子,一條接一條。
哪怕配角,也出彩。
就說張譯的張主任,一句話被馬麗壓得死死的,這不還差那幾厘米嗎?!"
氣得眉毛瞬間耷拉下來,嘴唇猛地哆嗦了一下,話到嘴邊又咽下。
喜劇笑果拉滿。
整部電影,演員的表演都很可圈可點,每個人物都有 " 情緒 ",有性格,非常自然。
大導演怎麽用演員,我認爲是本片是教科書級别的示範。
但最精彩的,還是趙麗穎。
村婦,趙麗穎演過,但郝秀萍這角色,太出彩。
一個聾啞姑娘,人長得漂亮,帶着倔強又帶着聰明,命卻那麽苦。
帶着五歲的女兒,被村霸欺負,丈夫還面臨死刑風險,可以說她一出場,整部戲有了最厚重的生命力。
角色如野草,被風雨碾壓,所以她在絕境中有苦說不出的悲憤,那不停比劃着的雙手,那急切渴望被理解的眼睛,就更有力量,仿佛透過角色的苦難,望向你,望向千千萬萬的觀衆。
尤其是,站在高樓邊緣的那一幕,短短幾秒,從絕望控訴、到帶着一絲希望向韓明伸出手,再到爲了護家人周全,決絕一躍而下。
這個要強、俠氣、堅韌的女性,全片沒有一句詞,僅靠眼神、肢體、哭戲,就讓所有人動容。
即便生命的最後時刻,她還是那麽堅韌、那麽清澈、那麽清醒,她知道隻有自己死,才是對家人最大的保護。
她做到了。
在電影上映之前,我也曾擔心趙麗穎是否能駕馭電影表演。
然而,現在來看,影片選對了演員,趙麗穎不僅僅撐起了票房,還用自己紮實的演技,完美塑造了啞女母親這個角色,細膩且富有層次的表演,讓許多觀衆拍手叫好。
不僅是她,包括雷佳音、馬麗、高葉在内,一衆主演演技都在線,配角演員幾乎是個個出彩。
什麽是大導演?就是張藝謀找的演員,沒有不來的,但來了,不是賣張臉,而是不管戲份多少,都出彩。
不管你是什麽角兒,來了,就是戲裏,那個角色。
3:戳中觀衆痛點
有好故事,有好演員,也得能戳中觀衆觀影痛點,電影才算成。
張藝謀要戳中的觀衆的點是什麽?
一開始,我也以爲是笑點。
就說我兩次觀影的影廳,笑聲都是此起彼伏,氛圍非常好。
我兩次買的爆米花都笑灑了,完全浸入其中。
但,這隻是張藝謀要的表。
電影的裏子,我認爲更接近《漫長的季節》。
表面是說案件,其實說的是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開局布線,中段合攏,最後三條故事線,如江河合流,浩蕩而下。
楊皓宇飾演的英雄司機,遭遇意外。
趙麗穎飾演的聾啞母親選擇跳樓,保護家人。
馬麗飾演的母親對張主任大打出手,可孩子的學業懸了。
三個高潮幾乎同時到來,懸念和戲劇張力拉滿,觀衆情緒,已經繃到頂點。
老謀子,不藏了——電影真正的戳中觀衆的那個點,該搬出來了。
片尾,雷佳音飾演的韓明出場,忍了又忍,忍了又忍,終于忍不住了的韓明,做出了那場 " 法,不能向不法低頭 " 的演講。
這才是張藝謀想說的話。
類似的表達,張藝謀拍過。
90 年代的《秋菊打官司》,現實主義風格,紀錄片手法,藝術片表達。
許多年過去了,中國電影市場,已非當年的市場,中國電影觀衆,已非當年的觀衆。
當講的話,講不講?
當然講!
能不能站着把話說了,還得讓更多觀衆看到?
能!
以喜寫鬧,以喜寫悲,張藝謀用一部春節檔電影,尊重了大部分觀衆的需求,同時讓大家夥在屏幕面前,所有人屏氣凝神沉浸在情節中的時候,用最通俗易懂的面子,包裝着法與理複雜矛盾的裏子。
觀衆笑過了,哭過了,道理講明白了。
什麽道理?
讓我們再重溫雷佳音最後那段台詞吧,寫得太好了——
" 什麽是法律?是天理是國法是人情。
我不相信沒有天理的國法;我也不相信沒有人情的天理 "。
" 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
這段戲我看了兩次,兩次都難掩激動,無語凝噎,大過年的,眼淚嘩啦啦地流,好爽啊!
到這裏,我才徹底明白了張藝謀的思路:層層遞進,抽絲剝繭,從簡單的案情入手,一步步探尋深層次的人情和法理。
電影涵蓋了校園霸淩、社會公平正義,弱勢群體等,最後落在了正當防衛的主題上,又引發了觀衆的思考:什麽是正當防衛?
精準地控制力道點到即止才是正當防衛?
可你點到即止了,對方不點到即止,怎麽辦?
見義勇爲,能靠說當然最好,但遇到惡徒,必須動手,如何拿捏尺度?
尺度這麽難拿捏,那面對受害者,幫還是不幫?
救,還是不救?
電影好就好在,片中的每一個案例,其實都是咱們老百姓生活中,有可能會遇到的情況。
可以說,終于有一部電影,真正把法律說進了老百姓的心裏。
必須力贊結尾雷佳音的一段陳詞,陳詞長達 2000 餘字,近 10 分鍾的戲。
在這 10 分鍾裏,雷佳音貢獻了他從業以來最優秀的表演,情緒層層遞進,推己及人,說出了老百姓對法律的期望和訴求——
" 法律的權威來自哪裏?來自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
" 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共 452 條,五萬六千六百八十一個字,從頭到尾寫的不就是四個字:公平正義嗎!
這難道不是每一個老百姓想要的嗎!"
每一句,都振聾發聩。
每一句,都是咱老百姓的心聲。
兩次看完《第二十條》,我都隻想說:韓檢牛掰!
雷佳音牛掰!
老謀子,牛掰!
看到最後我才發現,自己懂得的不隻是第二十條,還有法的真義:法,是出于老百姓最樸素的情感期待!
正如最高檢接受人民日報采訪表達的," 我們辦的不是案子,是一個人的人生!"
不誇張的說,這才是當下觀衆最該看的國産電影,這才是觀衆最想看的國産電影 !
雖然,影片票房再怎麽逆襲,可能也拿不到春節檔最終的總票房冠軍了,甚至,和第一名的票房差距,可能還不小。
但,我相信這不是張藝謀會在乎的事,拍出一部亮亮堂堂的電影,才是。
老謀子别急,好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