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所說的‘豪華汽車品牌的消亡’,可以解釋為智能電動汽車未來競争的核心發生了變化,高端化會替代豪華化。"
編輯丨智駕網 凍在冰裡的魚
在 1 月 13 日舉行的《2023 年度智能座駕頒獎禮》上,智駕傳媒創始人賈紅兵進行了《智能汽車的蝴蝶效應與豪華品牌的消亡》的分享,關于 " 豪華品牌會逐漸消亡 " 的論斷在現場引發了不小的争論。對此,賈紅兵解釋說:" 智能汽車作為消費類電子産品産生的蝴蝶效應,就是激活了機器人産業與無人駕駛公司。智能汽車會因芯片算力、軟件算法呈現高端化趨勢,而不會再奢侈品化、豪華化。不同品牌之間技術代差越來越小,自動駕駛等數字功能的标配化會導緻豪華汽車品牌的消亡。"
" 這裡所說的‘豪華汽車品牌的消亡’,可以解釋為智能電動汽車未來競争的核心發生了變化,高端化會替代豪華化。"
" 換言之,新生代消費者對新汽車的審美與評判标準正發生颠覆式的變化。"
下面我們就全文刊發其演講内容——
今天在座的很多朋友是來自豪華口牌的,看到這個标題可能會很不舒服,當年我做新聞報道的時候要遵循一個原則:" 理論探讨無禁區,新聞宣傳有紀律。" 今年這個提法也是一家之言。它的判斷有個前提,即今天的智能汽車已是典型的消費類電子産品。
在進一步闡釋這一觀點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說今天的智能汽車已是典型的消費類電子,這對這個行業有什麼影響。
01.智能汽車已是典型的消費類電子
今天的智能汽車已是事實上的消費類電子産品,如果要和現在的消費類電子産品作一個區分,那就是它是大件消費類電子産品,但它的本質依然是消費類電子産品。
我們常說的消費類電子産品,是指圍繞着消費者應用而設計的與生活、工作娛樂息息相關的電子類産品,最終實現消費者自由選擇資訊,享受娛樂的目的,主要側重于個人購買并被個人消費的電子産品。
因常裝在黑色盒子内又被稱為黑色商品,與 " 白色家電 " 相對。
它有幾個特點:
1、産品日益輕薄化;
2、産品模塊化;
3、叠代周期短、更新頻率快,價格呈長期下降走勢;
4、新技術廣泛應用,像智能手機是今天信息産業的母生态。
大量的芯片、設備、軟件等等都是優先為手機設計,為手機優化,然後再擴展到其它設備。
▲智能汽車消費電子化的一個佐證即是 CES 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汽車品牌
那麼智能汽車有哪些特征呈現出電子消費品的特征呢?
1、從出行工具變成人類多種生活場景的協作者。
如同智能手機,通話隻是它的功能之一,不可取代,但日常使用頻次在下降;而智能汽車正在成為人類娛樂、工作、生活和健康多種需求的協作者,出行功能不可取代,但服務場景已更為多元。
2、迅速叠代、持續降價、軟件決定商業模式;
特斯拉在開啟史上最瘋狂降價的同時,在 2022 年 12 月 30 日,特斯拉表示,目前已有超過 28.5 萬人在北美購買了 FSD 輔助駕駛功能。目前,FSD 在北美售價 1.5 萬美元。已經為特斯拉帶來了可觀并将持續增長的收益。
馬斯克表示:" 自動駕駛軟件正成為特斯拉最重要的盈利點。"
持續的來自軟件的收益意味着智能汽車會迅速叠代、持續降價。
3、智能電動汽車替代智能手機成為人類社會創新最大的母生态;
母生态一詞是奇績創壇創始人陸奇提出的概念,所謂母生态,指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新一代技術革命的基礎載體。
他說:"2030 年智能電動汽車将會成為人類社會最大的母生态,未來的創新會首先應用到在汽車領域, 然後再擴展到其他行業。至于原因,則是汽車的複雜度決定了大量的芯片,軟件、硬件、設備都要先為汽車設計,然後再應用到機器人身上。
今天智能汽車已帶動了我國本土激光雷達公司、智能駕駛新創公司、攝像頭、芯片、電池等智駕駛産業鍊新興公司的爆發式成長。
從現在來看,這一時間會大大提前。
智能汽車做為母生态的特征已初現端倪。
當我們以消費電子産品來看待智能汽車,需要逐步接受三個現象:
1、配置、性能升級換代,售價卻整體呈下降走勢,但是會通過購買軟件服務給智能汽車制造商提供更多的利潤;
2、貶值速度遠超燃油汽車;
3、不同品牌之間技術代差越來越小,自動駕駛等數字功能的标配化會導緻豪華汽車品牌消亡。
燃油車時代的豪華品牌主要通過多缸發動機、大排量、AT 變速箱、高級料材、個性定制等築起品牌溢價城池。
但在智能汽車時代,數字科技将普遍标配化,不同價位的車在性能、人機交互、安全等方面會呈現接近的體驗。智能汽車會因芯片算力、軟件算法呈現高端化趨勢,而不會再奢侈品化、豪華化。
今天沒有人說蘋果手機是豪華手機,更準備的說法是高端手機。
今天宣稱打造豪華電動汽車品牌的會成為當年的一人一本、8848 一樣逐漸成為韭菜收的收割機。
因為芯片、動力電池都是非線性貶值的産品。
智能汽車不具有稀缺性,不具有收藏性,不具備增值可能。
很多老爺車經過幾十年之後還可以開,但是一台智能電動汽車在十年之後,可能連開機都存在問題。
這裡所說的 " 豪華汽車品牌的消亡 ",可以解釋為智能電動汽車未來競争的核心發生了變化,高端化會替代豪華化。"
換言之,新生代消費者對新汽車的審美與評判标準正發生颠覆式的變化。
也許将來消費者會習慣用高端汽車品牌來替代今天的豪華汽車品牌提法。
那麼庫裡南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會消亡嗎?
正确的問法應該是庫裡南這樣的産品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會消亡嗎?
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
有人說庫裡南不會智能化、電動化嗎?
可以,但它們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會讓庫裡南變成與大衆電子消費品一樣的體驗。
它們的軟件技術水平、數字化體驗,如果低于市場主流産品,那麼它們将失去奢侈品地位,如果想高于市場主流産品,那麼他們将既無自研的能力也找不到合适的供應商。
在 2022 年,價格隻有 10.28 萬元的寶駿 Kiwi Ev,沒有激光雷達,算力也隻有 16Tops,但采用大疆的技術之後,具備 l2+ 能力,覆蓋城市場景和自動泊車,實現現樣的能力,庫裡南和寶駿将來有一天是可能都采用同一家公司的技術。
對于這樣的核心技術在燃油車時代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庫裡南隻存在于燃油車時代,他們不會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存活,他們是數字時代的恐龍和珍禽異獸。
02.
智能汽車的蝴蝶效應
智能汽車作為消費類電子産品産生的蝴蝶效應就是激活了機器人産業與無人駕駛公司。
我們去年做的演講,提到《走出恐怖谷,從萬物智能到萬物智駕》,此後的一個變化趨勢是會進入一個萬物協作的狀态。
一是,萬物可智能移動、皆可通信、交流
二是,彼此可協作,可共存
三是,與人類可協作,可共存。
萬物互聯-萬物智能-萬物智駕—萬物協作
當然這一步還很遙遠。
當前階段是智駕技術在不同形态機器人産品的擴展應用階段,呈現出機器人産業與智能汽車産業的合流的一面。
馬斯克推出的擎天柱就是 FSD 技術擴展應用的産物。
乘用車的無人駕駛和移動機器人,屬于同一技術在不同場景的應用,他們的底層技術一緻,都需要對環境建模,感知周圍環境,并做出自動導航和規劃。
另一方面:
汽車機器人與機器人汽車同時出現
像集度的汽車機器人如果定義明确一些的話,應該是機器人汽車,它的本質是汽車。
而像 Robotaxi、RoboBus、無人清掃車,無人售賣車,都是汽車類型的機器人,可以簡稱為汽車機器人。
這兩種分格,但基于相同的技術源頭的産品正開啟不同的商業化模式。一個面向個人出行,一個面向公共服務。
03.
疤痕效應與無人駕駛的商業化
對于 Robotaxi 或者說無人駕駛的商業化近年來一直是行業探讨的熱點。
疫情初期曾引發投資人的追捧,但一年後又面臨商業落地無門的境地。
不少無人駕駛公司将原因歸于政策開放遲于技術發展。
但事實上中國的法律法規基本與世界同步,并在測試環節稍有領先。
首先 L3 級自動駕駛乘用車在深圳已被允許上路,Robotaxi 允許全車無人道路測試;
激光雷達實現規模量産上車,城市領航輔助在部分城市落地開花;
今天我們的道路上第一次出現 L0、L1、L2、L3、L4 同時上路的曆史性一幕。
我們社會的開放度和包容度可見一斑。
那麼為什麼在 2022 年,衆多自動駕駛公司依然從 L4 降維去為汽車廠商做供應商呢?
究其原因,對于大衆消費者而言,對 Robotaxi 尚未産生實質需求。
但這一切将迎來曆史拐點。
我們先來看一看近期大熱的一個名詞:
疤痕效應
過去三年,我們無論是肉體還是精神上都留下了疫情的疤痕。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講席教授布倫納梅爾在《韌性社會》一書中,用疤痕效應探讨新冠疫情導緻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可能給勞動者和企業留下長期的疤痕效應。
他認為,這次疫情可能會在三個維度上給經濟留下深遠影響:
第一、打擊樂觀精神和風險承擔意願,在民衆的内心中留下疤痕。
第二、人力資本因為失業期延長而受損,給勞動力市場留下疤痕。
第三、債務積壓,特别是破産程序如果久拖不決,會給企業留下疤痕。
3.31 萬億
中國人民銀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城鎮居民存款增加 13.21 萬億,是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值。而 2021 年全年,居民存款增加的是 9.9 萬億。這意味着,今年前 9 個月,我們就比去年一整年多存了 3.31 萬億。
這被解讀為中國人壓縮消費的一個信号。
但疤痕效應在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反應并不明顯。
2686.4 萬 2.1%
昨天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 2022 年的産銷量,全年銷量為 2686.4 萬輛,增長 2.1%。這應該是一個讓整個行業稍稍感到欣慰的數據,中國居民的汽車消費能力還是世界第一,汽車行業了是去年我國鮮有正增長的行業。
但疤痕效應中的勞動力供應不足,與我國 2022 年首次出現負增長成為了無人駕駛行業的長期利好。
在聯合國宣布 2022 年 11 月 15 日人類人口突破 80 億時同時透露:
中國 2022 年中期人口将比 2021 年中期減少 6000 人,正式進入負增長區間。
我國勞動力人口短缺正成為長期現象。
無人駕駛之所以長期無法商業落地究其根本就是需求不足。
Choose a problem to solve,Not an idea to build.
尋找一個問題去解決,而非選擇一個靈感去延伸。
而勞動力人口持續下降正是無人駕駛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目前,美團已經雇傭了一線二線城市所有願意送外賣的人,但每一年訂單至少有 5%-10% 的增長,一天的訂單高達幾千萬,這意味着,每天都有幾百萬的勞動力缺口。
——據美團無人機雲端數字化負責人透露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 2012 年開始年均減少 300 萬以上。
按照 2021 年 6 月 30 日,人社會發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 " 十四五 " 規劃》顯示," 十四五 " 期間,我國将會有超過 4000 萬人退休,預計我國勞動力人口将會減少 3500 萬人。
在城市勞動密集性的公共服務面臨大量勞動力缺口。
無人清掃車、無人警車、無人駕駛公交車已在部分城市上崗,并獲得正向現金流。
它幫助我們克服了一個認知誤區:
無人駕駛不是替代人類司機,
而是彌補人類已無法供應的勞動力缺口。
科幻作家:威廉 · 吉布森說:
" 未來已來,隻是分布的并不均勻。"
智能汽車與無人駕駛雖然技術同源,但過去一年在市場上的表現各謂天地之别。
不少公司注定将倒在 2023 年。
每當冬天來臨,有人喜歡吟誦雪萊的詩句:" 春天還會遠嗎?"
但對創業者來說,期待的從來不是春天,而是那個生機勃勃的世界。
以上即是我們對智能汽車和無人駕駛産業的一點觀察和思考。
——往屆智駕年度演講——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視頻号】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作 or 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