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钛媒體注:本文來源于微信公衆号氫消費(ID:HQingXiaoFei),作者 | 午夜飛行 ,編輯 | 李可馨 ,钛媒體經授權發布。
" 全體掌聲慶祝 X 總昨日達成 50W GMV 流水,恭喜 X 總帶領的 A 組昨天達成百萬 GMV 目标。" 城市經理竭聲喊出業績,底下掌聲雷動。
早晨 9 點,在國貿的辦公室裡,擁擠的四五十人再次被打上雞血,城市經理回顧着昨日的數據,前三名給予上台分享經驗的機會,而倒數兩名被安排打掃衛生。
這樣的程序每天都在重複,也在全國幾百家抖音本地生活服務商裡上演。
行業裡上萬名從業者從睜眼開始腦子裡隻有簽商家,上極限優惠套餐,安排達人和每天過了 0 點從後台看自己前一天的數據,同時計算着月底的薪資。
頭部的業務員一個月能有四五萬的收入,而小白僅僅能拿三四千的底薪,這一幕像極了千團大戰時的情景。
沖向風口的資本寵兒
抖音本地生活的起源,來自于抖音在 2018 年 9 月,第一次測試推出 POI(算法推薦 + 地圖定位),瞬間把一個餐飲門店推火。
2020 年底,抖音正式布局本地生活業務,也開啟了服務商合作業務。聯聯周邊遊、享庫生活、食物主義等一批公司紛紛下場,攜帶着其平台的商家與達人資源共襄盛舉。
此後,探店成為了抖音本地生活的重心。
2021 年 3 月,抖音上線團購功能,湧入了大批探店博主。到了當年 12 月,抖音探店團已經入駐了幾萬 KOL" 美食帶貨博主 " 和幾十萬的 KOC" 探官 ",本地生活闆塊 GMV 突破 200 億。
而憑借着算法 + 推薦的大殺器,2022 年僅第一和第二季度就突破了 220 億,10 月更是破了單月百億的 GMV,年度 500 億的小目标已是囊中之物。
在抖音宣布開辟本地生活類目的時刻,資本也看到了流量 + 算法巨大的藍海市場與利潤空間。
根據數據平台鲸準的不完全統計,約有 40 家抖音本地生活第三方服務商在 2020-2022 年獲得資本融資,投資總額約 8 億人民币。
商家有抖音推廣需求,本地達人、大 V 有賺錢需求,服務商通過匹配商家和達人資源,提供平台化的運營服務,在市場和資本的驅動下,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劇本。
" 這家音樂餐廳環境優雅,還有音浪現場樂隊演出,這麼一大桌才 99 元,真的太實惠了,趕緊點擊左下角小黃車,跟我一起吃喝玩樂 "" 這家 XX 炸醬面真叫一個地道 "" 這家隐藏在胡同裡的寶藏小館,一個月賣出 XXX 份 " ……
無數組合的話術搭配不同的門店,每刷必出現的探店視頻,比美團更便宜的餐飲團購,開始全方位占領我們的視野,無數的網紅店打卡地伴随着熱度興起,但看似一派繁榮背後,卻也隐藏着危機。
都被困在算法裡
"X,我一天給這家 XX 烤羊腿上了五個 V5 達人也沒推火,才出了二十多單,都不夠給達人的車馬費。" 業務員小杜看着後台數據抱怨。
小杜每天的工作是通過各種渠道聯系餐飲、娛樂商家,與其敲定合作與分傭,簽約後根據門店和套餐評級,打包 5-25 名不同等級達人,而後敲定時間為之拍攝套餐。
集中流量撲空這種事情不是個例,而且變得越來越普遍。
與美團基于搜索的剛需商業模式不同,抖音通過算法和推薦機制,用短視頻及直播的方式更生動地呈現在用戶面前。
這就決定了一家門店或者代運營服務商在抖音生長,不可能像操作美團代運營和刷單那麼直接和快速的起量。
在後疫情時期,門店方對 ROI(投資回報率)極其敏感,以往拿金錢換流量 + 時間的套路行不通了。
對于服務商而言,這兩年也像過山車一樣颠簸。
在 2020-2021 年的藍海市場裡,服務商不僅可以收取 1000-5000/ 家 / 月不等的前置代運營服務費,同時也能抽取團購套餐 CPS(按銷售付費)的 20% 以上,對于大 V 還有 30% 左右的定向招募出場費抽成。
舉個例子來講,某第三方服務商僅憑幫助三裡屯一家頭部餐飲品牌代運營,并招募到 V7 達人 "X 雷吃北京 " 這一個賬号,當月就拿到了 5W 多塊純利潤。
業務員小杜回憶起當初,描述那簡直就是遍地撿錢的時代,流量也像自來水一樣量大且管飽。
而到了 2022 年情況急轉直下,商戶在被割了一輪又一輪的韭菜後,逐漸摸清套路,市場也從前置付費過度到了按效果付費,将成本和風險轉嫁給了服務商。
服務商不僅要幫助商家規劃産品,還要負擔前期達人的拍攝費用,同時為了保證曝光,也需要按照門店的不同等級即 SABC 四級,将 V4-V5 為主力,向下兼容 V3-V1 達人,匹配 5-25 名達人包來服務門店。
在成本陡然增加的同時,伴随的是達人水漲船高的分成以及不可預估的收益,為了保證收益,服務商隻能寄希望于用極限壓縮商家套餐價格,打出爆款以量取勝。
因為根據推薦邏輯的算法,低價、環境和達人質量構成了爆款的三要素,一時間,99 元的 3-4 人餐乘着流量的東風,吹到了每個人的手機裡。
甚至畫風逐漸變成了第三方服務商為了生存和發展,開始向下擠壓業務員 KPI,簽單任務從一個月的 5 家逐漸到 10 家甚至 15 家。
業務員和商家為了跑出流量陷阱使勁内卷,甚至虧本出套餐,因為商家也明白,客群已經被線上流量綁定,做了賠本,不做沒人,咬咬牙還是選擇了現金流,寄希望于抖音流量池後續的推薦和客戶到店二銷。
而伴随壓縮成本後單店探店費用的減少,達人們也從一天 1-2 家門店的視頻拍攝,加碼到 3-5 家,同樣的模闆,同樣的文案,同樣的鏡頭和畫面,隻是不停切換着地點,所有人都深深陷在流量的漩渦裡努力掙紮。
與此同時,業務員小杜逐漸從每天 8 小時工作時間,到了連軸轉的地步,基本所有空閑時間都在見客戶,而在見客戶的路上,則不斷刷新着推薦以及榜單,期望有一些新上門店成為自己下一個爆款店鋪。
而奔忙的工作并沒有換來收入的增加,相反,現在的客戶越來越難拓展了,用小杜的話說," 商家一上來就會說,抖音官方隻抽 10%,你們要 15%,你的達人我也能找,抖音官方也會幫我做,你能給我帶來什麼。"
" 是啊,目前還能帶來什麼,是深度參與運營還是找更厲害的達人," 小杜想不到也做不出。
官方下場,服務商何去何從
截至 11 月,抖音本地生活已拓展至 400 餘個城市,合作門店超 100 萬個,涉及吃喝玩樂、旅遊住宿、個護美發等 80 多個細分品類。
在已有城市裡,比如最早開拓的北上廣深以及重慶、成都這樣的網紅城市,抖音團隊已經開始重點直營,用官方的來客推廣系統直接對接達人,商戶可以自定義設置傭金以及邀請達人,第三方服務商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而愈發被壓縮的蛋糕也在向大服務商傾斜,大中小服務商們也在為了成為或穩定為大服務商,不斷開加盟、搞吞并、談綁定。
對他們而言,抖音的 GMV 考核級别越高,不僅能和更大的商家合作,也能拿到更多的流水分成與權益;但大客戶不得有閃失,抖音官方也在不斷出手,自建運營團隊,以返傭金的方式,與大客戶直簽。
終于在 11 月的一天,小杜發現越來越多要簽的商戶直接與官方合作,已簽的商戶到期後也與官方直接合作。" 我不是個案,所有人都在面臨這個問題。" 小杜對未來顯得很擔憂。
據相關報道,2022 年下半年起,抖音積極清退部分不合格的第三方服務商,轉而在多城市組建直營銷售團隊,從而引導商家及服務商從 " 拼價格 " 轉向 " 拼好内容 "。
而對比官方的高歌猛進,服務商則顯着越來越尴尬,與美團初期類似,很多大廠在商業模式還沒驗證的時候,都會将業務交給外部團隊,讓他們去驗證,一旦驗證之後,就是官方親自下場的時候了。
于是成批量成建制的服務商集體被篩選進官方的團隊,而達人原本就屬于抖音官方,進一步融入平台進行重新整合。
從快手早期跟有贊、魔筷的合作,後來轉為快手小店;從抖音電商早期跟京東、淘寶的合作現在轉為抖音小店;包括最近視頻号推出視頻号小商店,都是一樣的邏輯。
用小杜的話來講," 與官方合作,商家給到極限性價比套餐,再讓出 10% 傭金即可,而且官方不從交易中拿一分錢提成,這 10% 的傭金全部分給帶貨達人,同時針對服務商設置了抽傭上限,進一步壓縮利潤,這一招對 90% 的原抖音本地生活服務商就是降維打擊。"
誠然,從商家與用戶角度來看,與官方合作安全性更有保障,同時還能省掉給服務商的傭金,且商戶設置套餐自由,不需要再拼價格,一舉多得。
而從沖鋒陷陣的前鋒,到功成名就的隐退,服務商可能更多要思考的是受招安還是換平台繼續沖鋒,也許就跟所有的地推團隊最終的宿命一樣,是永恒的難題。
後記
對于抖音自身來說,如今親自下場做本地生活,無形中已經擠壓或抛棄了部分服務商。從商業發展規律來說,這是平台為生态發展不得已的操作,就如同抖音做電商,從團結白牌到抛棄白牌,再到團結品牌方一樣。
但要知道,抖音的基因是短視頻社交軟件,過多的品牌方廣告的加載,都會影響用戶體驗。如今抖音又不得不限制品牌方廣告加載比例,進而做起了貨架電商。
反觀本地生活,其實道理也一樣。當抖音下場親自做服務,摘完本地生活低垂的果實之後,接下來怎麼辦?
一邊是保住用戶體驗,一邊又要求業績增長,抖音本地生活的盡頭難道是美團或大衆點評?
但若如此,對于商家來說,我投了傭金給官方給達人,最終又要投放搜索推薦?而對用戶來說,最終都是搜索,為什麼一定要用抖音?
從社交軟件,到貨架電商,到本地生活,未來将容納更多内容的 " 抖音大雜燴 ",在總用戶數和日活躍用戶數存在天花闆的情況下,接下來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