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達财經,作者 | 肖灑,編輯 | 深海
新能源汽車這一年,價格戰從年初打到年尾。時至年底,新能源車企吹的牛都實現了嗎?
從 11 月份的成績單來看,理想汽車當月交付新車 4.1 萬輛,1-11 月份累計交付 32.57 萬,提前達成 2023 年 30 萬輛的銷量目标。除了理想汽車提前完成銷量目标,截至 11 月份,最接近完成年度目标的是比亞迪,該品牌還差 11%。
除此之外,從目前銷量推測,大部分新能源車企均難以實現年度銷量目标。比如,小鵬汽車 1-11 月份累計交付量達 12.15 萬輛,超去年全年累計交付量,但距離 20 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标隻完成了 60.75%,全年目标或已無法實現。
蔚來截止 11 月,累計交付 14.2 萬輛汽車,而蔚來的年度目标爲 25 萬輛;零跑汽車截至 11 月累計交付 12.55 萬輛,也離全年交付 20 萬輛的目标有所差距;去年拿下新勢力銷冠的哪吒汽車,今年累計交付爲 12.15 萬輛,年度 KPI 完成度不足五成。
另外,年末收官之際,一些車企打起了價格戰,希望以價換量的方式沖刺 KPI。對此,海南科技職業大學客座教授張翔告訴雷達财經,價格戰的核心原因是産能過剩,預計明年價格戰還會延續,一些小型車企可能面臨着被洗牌出局。
理想撥得頭籌,比亞迪接近目标
2020 年初時,美團王興曾經談到中國車企格局,他表示接下來中國車企基本是呈現 "3+3+3+3" 的格局,其中最後一個 "3" 代表了 " 蔚小理 " 會成爲造車新勢力前三。
如今從銷量來看,這一預測和現實差距并不大。據理想汽車官網,2023 年 11 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 4.1 萬輛,同比增長 172.9%。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理想汽車全年累計交付 32.57 萬輛,提前達成 2023 年 30 萬輛銷量目标。
這也是理想汽車連續兩個月交付量超過四萬輛,12 月份,理想将挑戰交付 5 萬輛的目标。12 月 14 日,理想汽車官微宣布,理想汽車累計交付突破 60 萬輛,用時 48 個月。
理想的銷量主力爲三款 L 系列車型,目前理想 L9、理想 L8、理想 L7 三個車型累計交付量均已突破 10 萬輛。
根據最新的财報數據,三季度理想汽車營收爲 346.8 億元,同比增長 271.2%,環比增長 21.0%。其中,第三季度營收 346.8 億元。
目前,理想在市值、營收和交付量等層面和蔚來、小鵬汽車已經産生了數量級上的差距。這背後,離不開理想對增程式技術路線的堅持。
據悉,在打造出理想 One 之前,理想汽車也曾嘗試過低速低續航的純電動小車項目,但最終 " 難産 "。但是面對已經丢失的時間窗口,創始人李想選擇了在成本、産品設計、整車布置等方面難度相對更低的增程電動技術路線。
但市場上關于增程的争議始終存在。即便到了今天," 增程好還是純電好 "、" 增程電動算不算新能源 " 的讨論聲還不絕于耳。
對此,今年 2 月 7 日,李想發布微博:" 如果汽車銷量前三的比亞迪、吉利、長安都開始使用增程電動,某企業關于增程落後的營銷規劃可以停止了,省點錢幹正事吧。"
在張翔看來,理想領先的原因,在于它找準了增程式大型 SUV 這一領域,這是一片藍海,以前都是 BBA 的領域。理想在這一細分賽道殺出了一條血路,目前還沒有第二家車企能跟理想抗衡,問界、阿維塔也在做增程,但和理想的差距還比較遠。
截至目前,在衆多新能源車企中,僅理想一家達成了年度目标。除此之外,比亞迪也接近年度目标,但難度較大。
産銷數據顯示,比亞迪 2023 年 11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爲 30.19 萬輛,同比增長 31.02%。截至 11 月底,比亞迪今年前 11 個月累計批發銷量爲 267.27 萬輛,完成全年目标的 89.07%。
算下來,比亞迪需要在 12 月完成 32.73 萬輛的交付量,也就是每天至少賣出 1.06 萬輛車,才能完成 300 萬輛年銷目标。雖然已是行業銷冠,但這樣的記錄比亞迪還未有過,壓力可謂不小。
大多數車企完成年度目标無望
頭部造車新勢力之中,理想之外其他品牌 2023 年的銷量目标完成率普遍不佳。
同爲 " 蔚小理 " 之一的蔚來,相比理想和小鵬汽車處于銷量墊底轉态。數據顯示,蔚來 11 月交付新車 15959 輛,同比增長 12.6%,相比 10 月略減少約 100 輛。
在今年 6 月蔚來 2023 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發布之後的财報電話會上,蔚來董事長、CEO 李斌曾表示:" 蔚來非常有信心完成下半年平均月銷超過 2 萬輛的目标。"
随後在 7 月份,蔚來交付量升至 2.05 萬輛,同比增長 103.6%。然而,8 月銷量未達到 2 萬輛,9 – 11 月銷量穩定在 1.6 萬輛左右。
蔚來在年初設定了年銷量同比翻番的 2023 年度目标。而截至 11 月末,蔚來累計交付 14.2 萬輛,同比增長 33.1%,但僅完成 24.5 萬輛全年目标的 57.95%。
2021 年新勢力銷冠的小鵬汽車,在經曆了 G9 上市時的 " 翻車 " 之後,也已被競争對手逐漸甩開。銷量上,小鵬汽車直到今年 7 月份,在時隔 6 個月之後重回萬輛交付水平。
目前,小鵬汽車已回複了一些 " 元氣 ",11 月份交付約 2 萬輛,同比增長 245%,連續兩個月交付量突破 2 萬輛。
不過,由于前期 " 欠賬 " 太大,年初至今的累計交付量方面,小鵬汽車在 " 蔚小理 " 中墊底。數據顯示,2023 年前 11 月,小鵬汽車交付量達 12.15 萬輛,同比僅增長約 10.9%,僅完成 20 萬輛全年目标的 60.7%,全年目标預計無法實現。
新勢力中,超越 2022 年全年交付量的還有零跑汽車。11 月份,零跑汽車共交付 1.85 萬輛,同比增長 130%,環比增長 1.68%,創曆史新高。
2022 年全年,零跑汽車總交付量爲 11.12 萬輛,同比增加 154.1%。不過進入 2023 年,由于車型叠代等原因,零跑汽車銷量急劇下跌,1 月和 2 月共計交付了 4337 輛。最終 1-11 月,該品牌累計交付 12.55 萬輛,完成了 20 萬輛的年度目标完成的 62.75%。
11 月 17 日,零跑首款全球化車型 C10 在廣州車展正式亮相,新車定位中型新能源 SUV,預計售價區間爲 14 萬元 -17 萬元,零跑汽車希望借助這款新車進一步提振銷量。
而在 2022 年登頂新勢力榜首的哪吒汽車,卻在今年又跌回了低谷。1-11 月,哪吒汽車交付 12.24 萬輛,同比下降 15.19%,這對于年初所立下的 25 萬輛的全年銷售目标,完成率僅爲 48.94%。
有分析指出,哪吒汽車去年拿下銷冠,主要是當時售價在 15 萬元以下的兩款車型哪吒 V 所處的 A0 級市場,與哪吒 U 所在的緊湊級 SUV 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期。
然而,進入 2023 年,哪吒汽車在中低端純電市場的優勢,被五菱、比亞迪等對手蠶食;而沖擊高端方面成績也不理想,消息稱哪吒 S 的單月銷量維持在兩三千輛左右。
紅星資本局據公開信息統計,其他新能源車企中,極氪、塞力斯、廣汽埃安、深藍汽車和岚圖汽車,前 11 月累計銷量分别爲 10.51 萬輛、10.97 萬輛、43.41 萬輛、12.22 萬輛和 4.04 萬輛,分别占全年目标銷量的 75%、36.57%、72.35%、61% 和 81%。
張翔認爲,大部分車企年初目标會提的比較高,一是對外界和消費者形成廣告的作用;二是對内,老闆提出較高的目标,調動公司的積極性,就是通常所說的 " 踮着腳去摘蘋果 "。
預計價格戰還會延續
" 金九銀十 " 過後,距離年度目标還有差距的車企,開始加大促銷力度,寄希望于通過降價來沖擊銷量,年末的最後一輪 " 價格戰 " 也正式打響。
首當其沖的,便是全力沖刺 300 萬輛目标的比亞迪。據公開信息,11 月初,比亞迪五款車型開始降價,降價幅度自 5000 元至 18000 元不等;11 月 24 日,比亞迪王朝網旗下秦、漢、唐、宋等多款車型的現金優惠幅度擴大到 3000 元至 1 萬元。
不過,一個月内兩次促銷下來,11 月份比亞迪的銷量環比增長并不明顯。另外,比亞迪股價近期跌勢明顯,年内累計跌幅已超 26%。
面對市值的日益縮水,比亞迪管理層也坐不住了。12 月 6 日,比亞迪公告稱,比亞迪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提議以 2 億元回購公司 A 股股份。
促銷的并不是比亞迪一家。12 月 1 日,零跑汽車宣布,用戶在 2023 年 12 月 1 日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期間通過零跑官方渠道支付 5000 元定金且最終實現交付,可享受 5000-1.7 萬元的現金優惠。
進入 12 月份後,小鵬汽車旗下的 G9、P7i、G9 也相繼加入降價潮。據集微網消息,12 月 18 日,小鵬汽車發文稱,小鵬 G6 全系限時減免 10000 元,最低 19.99 萬元起享智駕自由。
綜合市場消息,12 月先後參與降價促銷活動的車企還包括榮威、領克、智己汽車、長安汽車、哪吒汽車等多家車企。
在張翔看來," 價格戰 " 主要的原因是中國汽車行業嚴重的産能過剩,目前整個行業的産能利用率低于 50%,新能源的産能利用率大概隻有 13%。大量的車企爲了消化庫存,維持一定市場占有率,就要大幅度降價來刺激銷量。
" 目前中國乘用車企業大概有 77 家,品牌有上百個,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歐美日韓的車企數量不到 10 家。所以我們要優勝劣汰,隻能通過‘價格戰’的方式讓一些小車企出局。" 張翔稱。
展望未來,張翔認爲降價還會是主旋律,且至少在 2025 年之前還會 " 内卷 "。而 " 價格戰 " 的結果就是,一線車企利潤出現下滑,二三線車企達不到規模經濟,虧損更加嚴重,很可能導緻資金鏈斷裂。
總之,随着銷量上的比拼早進入白熱化,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加速邁入新的競争周期,激烈競争之下哪些車企能從這場生死時速的淘汰賽中跑出來,還有待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