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漢興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漢興能源 ")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拟創業闆 IPO 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 3600 萬股。
钛媒體 APP 注意到,由于公司所處行業産能過剩,漢興能源此次 IPO 募資也與擴産毫無相關,而是欲用 90% 的募資去補流。但從漢興能源披露的數據上看,其償債能力高,現金較爲充裕,經營性現金也在好轉。因此,漢興能源大舉募資補流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也就存疑了。
行業産能過剩?
漢興能源是一家專業從事氫能産業(上遊制氫、中遊運輸、儲氫、加氫站)相關技術的技術開發、咨詢設計、成套制氫裝備集成、總承包、工業氣體投資、運營爲一體的綜合服務供應商。
2021 年 -2023 年(下稱 " 報告期 "),漢興能源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29603.14 萬元、38915.74 萬元、48835.76 萬元,淨利潤分别爲 5308.74 萬元、6765.22 萬元、7674.3 萬元,業績持續增長。
從業務上看,漢興能源主要擁有咨詢涉及、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産品銷售、工業氣體,具體情況如下:
其中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産品銷售産生的銷售收入分别爲 21041.5 萬元、29679.09 萬元、34399.86 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始終超過了 70%,爲漢興能源最重要的業務。
需要指出的是,漢興能源在招股說明書引用的一些數據的準确性等引起了監管層的特别關注。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計,到 2030 年,中國氫氣需求量将達到 3500 萬噸,在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 5%。
而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統計,2012-2022 年,中國氫氣産量整體呈穩步增長趨勢,由 2012 年的 1600 萬噸增長至 2022 年的超過 4004 萬噸,年複合增長率 9.61%。
根據上述相關數據推算,不難發現 2022 年中國氫氣的産量已超過了 2030 年的需求量,目前氫氣生産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态。
對此,深交所要求漢興能源說明上述相關數據來源的權威性、數據引用的準确性和邏輯性,明确目前國内氫氣産業的真實供需關系,2022 年是否已經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态。
另外,漢興能源在申報稿中披露,其制氫裝備供應及專用産品銷售業務的同行可比公司分别爲富瑞特裝、冰輪環境、杭氧股份、京源環保、傑瑞股份,截至 8 月 21 日,上述 5 家公司最新一期的财務數據如下:
可見,除了杭氧股份 2024 年最新一期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以及富瑞特裝、傑瑞股份的淨利潤同比增長之外,其餘公司 2024 年最新一期的營收和淨利潤均同比下滑。這一定程度上也反應出漢興能源所處的氫能賽道目前遭遇的發展困境。
近 90% 的募資額用于補流
抛開行業是否産能過剩問題,如果僅看漢興能源此次 IPO 募資卻也能嗅出一些不一樣的味道。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公司此次上市募資和擴産毫無關系。漢興能源此次欲募集 28506 萬元分别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研發中心建設,其中 25000 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占募資總額的 87.7%,換言之,漢興能源此次 IPO 上市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補流。
漢興能源真的很 " 缺錢 "?
事實并不是如此,钛媒體 APP 注意到,截至 2021 年末、2022 年末、2023 年末,漢興能源的貨币資金餘額分别爲 30946.85 萬元、26683.84 萬元、33515.09 萬元,分别占當期資産總額的 35.78%、25.88%、28.75%,爲公司最重要的資産之一。
另外,在上述時間段内,漢興能源的短期借款分别爲 0 萬元、1001.03 萬元、100.04 萬元,長期借款分别爲 0 元、0 元、7281.25 萬元,兩者合計爲 0 萬元、1001.03 萬元、7381.29 萬元,也就是說,漢興能源的貨币資金足夠支付其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
償債能力方面。報告期内,漢興能源的流動比率分别爲 1.62、1.46、1.51,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爲 1.49、1.4、1.36;速動比率分别爲 1.13、0.97、1.1,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爲 1.04、1.03、0.93,除了 2022 年,漢興能源的速動比率略低于同行均值外,其餘時間段内,無論是流動比率還是速動比率,公司均高于同行均值。
另外,在上述時間段内,漢興能源的資産負債率分别爲 56.81%、57.46%、55.04%,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爲 48.42%、52.86%、52.55%,資産負債率小幅高于同行均值,債務水平并不高。
經營性現金方面。報告期内,漢興能源經營活動産生現金流量淨額分别爲 -1871.72 萬元、998.09 萬元、6422.22 萬元,結合同期的淨利潤,可以計算出兩者的比值分别爲 -0.35、0.15、0.84,這也意味着,漢興能源的經營性現金流在逐漸變好。那麽,漢興能源在經營性現金好轉,償債能力高,現金充裕的情況下,漢興能源需要用近 90% 的募資額去補流嗎?(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鄧皓天)